娜杰日达·杜罗娃的个人简介
娜杰日达·杜罗娃出生于1783年9月17日,被称为“俄罗斯的花木兰”,苏联电影《骠骑兵之歌》,就是以她为原型创作。她勇敢地投身军营,在战场上拼杀,她亲历了著名战役博罗金诺鏖战,受到过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称赞,并赐予姓名。1866年3月24日去世,以军礼下葬,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人物生平
幼年生活娜杰日达·杜罗娃从出生命运便是坎坷的,她的母亲是一个乌克兰的地主的女儿,父亲是一个轻骑兵军官,父母的婚姻是娜杰日达·杜罗娃的祖父极力反对的,因此她的父母最终选择了私奔。
母亲亚历山大罗娃梦想生个男孩,但是却生了个壮实、满头黑发的女孩,而且还是难产。这对她是个极大的打击,她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喊。
娜杰日达出生不久,她父亲的军团奉命换防到另一个小镇。在和平时期军人的家属可以随军。某次行军途中女儿的哭闹使亚历山大罗娃彻夜未眠,再加上马车的颠簸,她的心情糟透了。不管保姆怎么哄,女儿还是哭个不停。心烦意乱的亚历山大罗娃抓起女儿从窗口扔出了急驶的马车。
娜杰日达的父亲知道后急忙从队伍最前面飞快跑回来,下马抱起血流满面、失去知觉的女儿,放在自己的马鞍上,出乎人们的意料,娜杰日达竟奇迹般地活下来了。不过自此以后,杜罗夫再也不让妻子照顾女儿了,他从自己部队中挑选了一名骑兵做女儿的老师。从一开始,娜杰日达最喜欢的玩具就是卸了子弹的手枪,她喜欢扳动扳机,听枪发出的咔嚓声。
拒绝婚姻父亲的退役使娜杰日达不得不告别军队。退役后,父亲成为萨拉普尔市长。1801年,萨拉普尔的复活教堂记录了这样一次婚姻:“萨拉普尔地方法院第14级贵族陪审员(一个小官员)瓦西里·切尔诺夫,25岁,认可了萨拉普尔市长、二级少校安德列·杜罗夫之女,娜杰日达,18岁。”在那个年代,“认可”一词,就是娶谁为妻的意思。
1803年,切尔诺夫家添丁进口,娜杰日达生了个儿子。不过,在军营里长大的娜杰日达似乎并不喜欢相夫教子的角色,回到军队仍然是她的梦想。作为与丈夫斗争的阶段性成果,娜杰日达离开夫家,重新和父亲住在一起。明白女儿心事的父亲送给娜杰日达一匹战马,还有一套哥萨克军服,希望用这种方式满足女儿的部分幻想。
参军入伍1807年对家庭生活失望的娜杰日达·杜罗娃再一次离家出走,她渴望逃避从出生就强加给她的生活环境,她选择了入伍。她是俄国贵族,自称为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志愿者并作为贵族兵被征招入伍,当时没有一个人看穿她的女儿身。
简单的新兵训练后,1807年6月,娜杰日达第一次参加了战斗,地点是东普鲁士。“我所在的团发动了好几次进攻,但都不是全体出击,而是分批由骑兵连完成的。我因为跟着出征的所有骑兵连发起冲击,挨了批评。但这并不是我过于勇敢,而是因为我的无知,我以为每次都应该冲上去……”娜杰日达在日记中记录了那天发生的一切。
退伍后生活1816年,在军队服役近10年的娜杰日达以骑兵上尉军衔退役。退役后,这个被沙皇特批的“男人”,仍然喜欢以一身男装出现在大家面前。即便是她的儿子伊万,也不得不称母亲为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夫。 闲散的田园生活不能让娜杰日达觉得充满乐趣,于是她拿起笔,开始回忆自己的军旅生涯,并且创作小说。大诗人普希金对这位巾帼英雄的文采非常赞赏。普希金主持的杂志《现代人》发表了娜杰日达的小说。日后流传甚广的“骑兵少女”这个绰号,就是普希金的杰作。
去世杜罗娃在叶拉布加小镇度过了她的余生,于1866年去世。她是穿着男子的服装下葬的,葬礼是隆重的军葬礼。
她是沙皇特批的“男人”,1866年3月24日清冷的早晨,一队军人抬着棺椁走进一处公墓,随行的还有合唱的乐手。遵照此前一天驻扎在此地的第八后备役步兵营接到的命令,他们今天要为去世的立陶宛枪骑兵团退役骑兵上尉亚历山大 亚历山德罗夫举行下葬仪式。从连队中抽调的士兵们组成仪仗队,由潘克拉季耶夫上尉统一指挥。各连分别选派两名精壮的士兵,负责抬棺椁。卡赞斯基中尉则负责护卫代表无上荣誉、由沙皇亲自颁发的乔治十字勋章。
这是典型的军礼下葬仪式,所有费用由国家承担。棺椁中的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夫这样走完了“他”的最后一段人生旅程。在“他”的履历表上,性别一栏中标注着“男”,这张表记载着“他”的行军记录、参加战役以及所获嘉奖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这样的描述:“自1807年开始服役,面色黝黑、有麻子、深棕色眼睛、淡褐色头发,单身,获得提升。”
相关事件
解救军官当一次进攻后回撤时,杜罗娃发现几个法国骑兵紧紧围住了一名俄国骑兵军官,并用手枪把他打落马下。娜佳毫不犹豫地挺着长矛猛冲过去,法国骑兵惊惶失措,仓皇四散,她把自己的马借给受伤的军官,以便他赶到附近的战地医生那里。在随后的战斗中,娜佳所在的兵团伤亡过半,损失惨重,她自己则毫发未损。这次作战虽然暴露了娜佳缺乏作战经验,但充分展现了她的勇敢精神。
会见沙皇1807年拿破仑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签订提尔西特条约后,杜罗娃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807年年初,她就曾写信给父亲告诉他自己的行踪,并恳请他原谅自己不辞而别。同时,骑兵中有位女骑兵的传闻传到了沙皇的耳朵里,沙皇还下令查询杜罗娃的有关情况。杜罗娃所在的骑兵中队和骑兵团的指挥官,这时仍对“骑兵索科洛夫”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只能讲讲“他”的一些英雄事迹。杜罗娃应邀以私人身份到彼得堡觐见沙皇,杜罗娃给沙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沙皇同意让她继续在军中服役,还授予她圣乔治十字勋章,以表彰她救了一位军官的命,授予她少尉军衔,允许她自己选择进哪个军团。她选择了马里乌波轻骑兵团,该团以拥有众多俄国贵族军人而闻名。沙皇除了给杜罗娃提供直接的津贴外,还给她捉供购买新制服和装备的置装费。除了沙皇外,只有少数几个高级军官知道杜罗娃的真实身份,然而,有关女骑兵的传闻和故事开始在军官们中流传。起初她担心被人识破,但是听到有关她的互相矛盾的描述后,她的担心消失了,有人说她高大魁梧,有人说她天生丽质,有人则说她丑陋无比。不过,和她共事的军官们常笑话亚历山大罗夫太害羞,太害怕女性。
身份危机杜罗娃女扮男装的伪装术在骑马练习中差点儿露馅。一次,她的新坐骑把她从背上甩了下来,她重重地摔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为了让她更容易呼吸,跑过来的朋友脱去她的夹克,解开她的领带后,正准备解她的上衣扣,就在这时她苏醒过来了。
由于自己无力独立负担日常军营生活开支,杜罗娃后来转到了立陶宛枪骑兵团,因为这里的开销要比贵族的轻骑兵团小得多。
勇猛战士1812年拿破仑军队入侵俄国,杜罗娃再次参战,她表现同样非常勇敢。在博罗金诺战役中,她的膝盖严重受伤,但她没有上医院,而是充当传令兵继续为库图佐夫元帅服务。库图佐夫元帅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对她重伤不下火线的精神非常满意,在后来的战斗中,她还多次荣获勋章。
沙皇赐名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对娜杰日达女扮男装参军报国的事情深感惊讶,把娜杰日达叫到圣彼得堡,要亲耳聆听这位“女骑兵”的故事。为了表彰这位俄国前所未有的女军人,亚历山大一世向娜杰日达颁发了乔治十字勋章,这也是俄历史上惟一一次向女子颁发这一勋章。不过,对娜杰日达来说,最重要的奖赏是沙皇同意她继续在军队服役,并正式批准她在履历表的性别栏里填写“男”、改名为“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夫”。
拒绝女装法俄战争结束后,为了帮助父亲料理农庄的事务,1816年杜罗娃以上尉军衔退役了,这时她的母亲已经去世。退役后,她还是穿着男子服装,自称是个男子汉,即使在从小就认识她的人面前也是如此。她也承认,她确实“喜欢女式服装”,但自己从未穿过一件。
历史评价
杜罗娃家族传承了500多年的族徽上骄傲地写着:为祖国服务。服役期间,杜罗娃从未暴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她遵行家族的座右铭,像男子汉一样为祖国服务。
杜罗娃被称为“俄罗斯的花木兰 ”,为了怀念这位“骑兵少女”,1940年,苏联剧作家亚历山大·格拉德科夫专门为杜罗娃写了一个剧本《很早以前》。20世纪60年代,艾利达尔·梁赞诺夫执导的电影《骠骑兵之歌》的主人翁就是以她为原型的。
1866年3月23日,82岁的娜杰日达·杜罗娃去世,以军礼下葬,但这并不是沙皇给她的最后礼遇。1901年,在位于叶拉布加的娜杰日达·杜罗娃墓前,一座崭新的纪念碑等待揭幕。随着鸣枪致敬,巨大的幕布滑下,祭文赫然入目:“娜杰日达·安德列耶夫娜·杜罗娃,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诏封她为骑兵少尉亚历山德罗夫。军事勋章获得者。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她加入了立陶宛枪骑兵团。她救下军官,获得乔治十字勋章。在团中服役10年,最终获得上尉军衔。生于1783年,卒于1866年。希望她入土为安,永远铭记她,在教育后人时,我们会记得宣传她的勇敢精神。”2012年,俄国发行击退拿破仑入侵纪念币,其他14人都是沙皇、元帅、将军,只有她和另一个女游击队长是基层人物。其他15人名单见杰尼斯·瓦西里耶维奇·达维多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