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予倩

时间:2023-12-20 12:57:37编辑:雅博君

欧阳予倩的个人简介

欧阳予倩,原名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客、桃花不疑庵主。1889年5月12日生于湖南浏阳一官宦家庭,卒于1962年9月21日。欧阳予倩一生创作改编话剧40余部,导演话剧50余出,创作、改编、修改戏曲剧本近50部,编、导影片13部。他的作品与时代脉搏相通,且话剧中含有戏曲精华,戏曲中蕴有话剧特色,为中国的民族演剧艺术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科学的方法教授学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戏剧艺术人才。

欧阳予倩 - 人生经历

自幼随祖父读书。1902年留学日本。1907年加入青柳社,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和《热泪》。1910年回国以后,先后组织新剧同志会、1916年起做京剧演员,在继承戏剧传统的基础上,改良了《黛玉葬花》等许多戏。创造了独特的舞台表演风格。1919年创办南通伶工学社,热心倡导话剧运动。1925年底加入刚成立的民新影片公司,步入影坛后编写的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玉洁冰清》,揭露了庸俗的市侩风气,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1926年加入南国社。主要创作剧本有《潘金莲》等。1929年创办了广东戏剧研究所,培养了不少戏剧人才。1931年加入“左联”,次年赴英、法、苏、日考察戏剧,回国后担任电影导演。抗战时期,积极组织剧团,并编写历史剧《忠王李秀成》等,渗透进强烈的民族意识。抗战胜利后,编导了《关不住的春光》等许多电影,表达了知识分子、妇女及革命青年的愿望和追求。他是我国话剧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从香港回到北京,曾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院长。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晚年积极著述,整理、补充出版了戏剧经验谈《自我演戏以来》和内容丰富的艺术论文集《一得余抄》,系统的总结毕生艺术实践。

欧阳予倩 - 创作历程

春柳剧场解散后,他投身京剧事业,编、导、演了大量剧目,如《鸳鸯剑》、《馒头庵》、《潘金莲》、《哀鸿泪》等,获北梅(梅兰芳)南欧之誉。1918年在南通组建伶工学社和更俗剧场,培养戏曲人才。1922年参加戏剧协社,写出独幕话剧《泼妇》、《回家以后》。1926年进入电影界,编写了《玉洁冰清》、《三年以后》、《天涯歌女》3部影片,并在后两片中扮演角色。1929年2月赴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出版大型刊物《戏剧》及报纸副刊《戏剧周刊》,还创作了话剧《屏风后》、《车夫之家》等。1930年导演《怒吼吧,中国!》,1932年创作了大型话剧《不要忘了》和独幕话剧《同住的三家人》。1934年创作了电影剧本《新桃花扇》,1935年又编导了影片《清明时节》、《小玲子》、《海棠红》。1937年上海沦为孤岛后,他和洪深等主持了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演出了《梁红玉》、《渔夫恨》、《桃花扇》等京剧,随后又编写了电影剧本《木兰从军》。1938年起赴桂林对桂剧进行改革,并导演话剧《流寇队长》、《钦差大臣》等。1941年创作优秀历史剧《忠王李秀成》。1944年和田汉等举办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演出话剧、戏曲、木偶戏等60余出,为宣传动员民众、检阅抗战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曾在新中国剧社和香港永华影业公司任编导,把京剧《桃花扇》改编成话剧,成为中国话剧舞台的保留剧目。

欧阳予倩 - 任职经历

1949年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和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等职。欧阳予倩一生创作改编话剧40余部,导演话剧50余出,创作、改编、修改戏曲剧本近50部,编、导影片13部。他的作品与时代脉搏相通,且话剧中含有戏曲精华,戏曲中蕴有话剧特色,为中国的民族演剧艺术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科学的方法教授学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戏剧艺术人才。著有《欧阳予倩剧作选》、《自我演戏以来》、《一得余抄》、《电影半路出家记》、《唐代舞蹈》等。

欧阳予倩 - 代表作品

《黑奴吁天录》是欧阳予倩加入“春柳”后“头一次的登台”。他在剧中扮演两个小角色―――第二幕的女黑奴丑(兰客),第三幕的小乔治(兰客)。“春柳”这次演《黑奴吁天录》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读剧本就有“百余日”,排练就有“十余次”,各人为自己角色的服装都有相当的花费,布景道具也很讲究,演出地点在东京本乡座这样的大戏院,演出前还做了大量广告。1907年6月1―2日《,黑奴吁天录》正式演出,票价五角。《黑奴吁天录》是欧阳予倩第一次参加新剧的演出。这出戏是由日本新派剧的著名演员藤泽导演的,其布景和演剧手法都是比较写实的风格。其中的第四幕《汤姆门前之月色》的布景和开场气氛颇为人称道:“布景是广阔的原野,凄凉的处处立着树木。这歌子的调儿与月色背景很能调和,从下手方面可闻犬吠声,舞台深处有笛声,同时从遥远而不知是何处传来了同样的歌声,觉得其场面广阔,其设计非常有趣。”([日]伊原青青园《清国人之学生剧》(P.217-218)
如果说《茶花女》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新戏剧样式迈出的第一步尝试,那么《黑奴吁天录》就是这个新戏剧样式重要的专业化实战演出―――正式的、系统的、有程序的新剧剧目演出。它是一次全面的新剧实战检验,是依照“戏剧原则”进行的戏剧艺术全方位的实践。《黑奴吁天录》给欧阳予倩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在1959年71岁时,还有冲动仅用了10天时间重新创作了这部戏―――“我本想为纪念话剧运动的第一个剧本,仍用《黑奴吁天录》为剧名”,后来又感到“名称不够通俗”,而且“内容不是向天呼吁”,所以最后定名为《黑奴恨》。(P.547)从这个更名就可以知道,此“黑奴”已非彼“黑奴”,但其中的情感依旧。

欧阳予倩 - 作家轶事

当时,女性上台还很困难,舞台上的所有角色都由一群大男人扮演。欧阳予倩相貌俊俏,身材苗条,扮演女孩子最合适不过了。从日本回国后,欧阳予倩到上海与朋友们组织了“新剧同志会”,正式登台演出,跑码头唱戏。演出之余,几个朋友有了一些钱就去喝酒,欧阳予倩很有酒量,如果喝啤酒,总是双手对拿喝空的两个瓶子,伸到窗外用力一磕,碰得粉碎。等喝够了酒,窗外已经堆了一大摊碎玻璃。那是民国初年,朋友们听说一个酒店的东家当年做官时杀过革命党,便让欧阳予倩拿着手枪去质问,让他为演出捐钱。欧阳予倩果然去了,但没有见到要找的人,便出门放了几枪示威,那人后来还真的捐了一些钱。
国民革命胜利后,许多当初的革命者腐败堕落了,欧阳予倩看不惯,便编了一些抨击腐败的新戏上演。之后,他相继拜一些著名演员为师,不仅演“文明戏”,还开始演京剧,为此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他的眼睛有些近视,为了使眼神灵活,他每天早上用盐水洗眼睛,还上下左右不断转动,硬是练出一双生动有神的炯炯明眸。早在日本的时候,为了演好各种不同的女性角色,他曾每天到火车站观察女人的步态、表情,对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妇女,都进行过仔细的研究。但是京剧舞台上的脚步是一种舞蹈动作,与日常生活中的脚步大有不同,为此他受到一些嘲笑。但他认为“最有效的回答就是照规矩下功夫练”。他是那么痴迷,硬是走通了生活和艺术之间的路,走步、低头、转身,每一步都练得合乎节奏而又满含感情。由于他的表演杰出,一时有了“南欧北梅”的美誉,而“梅”就是梅兰芳。后来他到南通办京剧学校时,梅兰芳曾应邀前去那里的更俗剧场演出,当地专门在郊外建了一座牌楼迎接,取名为“候亭”;还在剧场前台辟了一间小亭,名为“梅欧阁”。亭上书有对联:“南派北派汇通处,宛陵庐陵今古人。”以此纪念梅兰芳与欧阳予倩相会。

欧阳予倩 - 作家故居

故居欧阳予倩故居在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5号。1949年,欧阳予倩从香港回到北京,同年11月,全家迁至此院。郭沫若、田汉、曹禺、老舍等经常在此聚会。1986年此宅定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张自忠路原先叫铁狮子胡同。这条胡同不长,却颇有名气,清朝的和亲王府、多罗贝勒府、和敬固仑公主府都在这里。清末民初时,和亲王府曾作为海军部。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总统府和国务院均设在此处。北洋军阀时,海军部成了段祺瑞的执政府,著名的“三?一八”惨案,就发生在执政府门前。孙中山的逝世地,在这条胡同西头。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条胡同被改名为“张自忠路”,以纪念为国尽忠的爱国将领张自忠。院内建筑为中西合璧式。大门一间为近代式砖拱门楼,东西两侧有南房各四间,临街墙面辟拱券式窗,北面为平廊,接东西房各二间。院中部为一幢西式建筑,平面近似正方形,砖石结构,四坡顶,水泥板瓦屋面,檐口有砖砌多层线角装饰。西面辟五个券窗,东、南两面居中一间辟有门,五级台阶。南面主入口有门廊一间,两坡顶,三角形门楣,四根爱奥尼式柱子支撑,东西两侧为瓶式的廊凳。房东南角设有太阳房,八角攒尖式屋顶。其东有一座北房为院内正房,面阔三间,前后出廊。再北后房五间,前出廊。其西建有中式排子房五间。欧阳予倩先生曾居于西北部的宅院,有北房三间,前廊后厦,东耳房一间,西耳房两间,均为硬山合瓦过垄脊,室内为木地板铺装。

欧阳予倩 - 评价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话剧明显地在走向成熟,“话剧”这一名称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这一时期在欧阳予倩的戏剧生涯中同样至关重要。1929―1931年他受邀主持广东戏剧研究所,这三年让他获得了从理论和实践上反思和提高的良机。在进行积极的戏剧活动的同时他写下和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以及回忆录《自我演戏以来》,还创作了大量的剧本。更为重要的是他明确打出了 “戏剧运动”的旗帜表明他在此时有意识地要建立起自己的戏剧理念。 欧阳予倩所倡导和实践的戏剧运动路径没有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主流。中国现代戏剧运动基本上是循着田汉式的野生的民间的方式和唐槐秋式的职业戏剧的方式向前推进的。这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不能以成败论英雄。长期以来,学术界习惯于把他仅仅作为现代戏剧发展进程的见证人,随意地把他列入到种种的名目之下,如“为人生的戏剧”、“艺术戏剧”等等,没有注意到他对中国现代戏戏剧运动的新路向剧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一贯的实践,更谈不上探讨这一运动路向可能具有的意义。其“平民戏剧运动”是一个庞大而长远的规划,包括旧剧改革、话剧建设等,并且将现实的实践与长远的目标结合起来,须加以时日方能收到功效。但就在这种糟糕的局面下,凭着“老黄牛”的坚韧,他为中国现代剧坛也做出了可观的成绩,“西南剧展”的成功召开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无论从哪一方面说,他的“平民戏剧运动”都有不可抹煞的价值。

欧阳予倩 - 著作书目

潘金莲(话剧)1928,新东方书店
予倩论剧(论文集)1931,广东戏剧研究所
自我演戏以来(回忆录)1933,神州;1959,戏剧
青纱帐里(话剧)1937,大时代出版社
战时戏剧选1938,战时出版社
梁红玉(歌剧)1938,上杂
欲魔(话剧)据俄国托尔斯泰的《黑暗之势力》改编,1939,现代戏剧出版社
忠王李秀成(话剧)1941,桂林文化供应社
闲事闲谈(散文集)1942,中国文化服务社广西分社
回家以后(话剧)1944,重庆中周出版社
桃花扇(话剧)1947,重庆中周出版社
人面桃花(京剧)1955,宝文堂

欧阳予倩剧作选1956,人文
话剧、新歌剧与中国戏剧艺术传统(论文集)1959,上海文艺
一得余抄(理论集)1959,作家
欧阳予倩选集(童话集)1959,人文
桃花扇(京剧)1959,戏剧
怎样学会了演京剧(散文)1959,宝文堂
黑奴恨(话剧)1962,戏剧
电影半路出家记(回忆录)1962,电影
欧阳予倩文集(1、2卷)1980,戏剧
欧阳予倩戏剧选1982,湖南人民
欧阳予倩戏剧论文集1984,上海文艺
近代戏剧选编选,1942,一流书店
谭嗣同书简(书信集)1942,桂林文化供应社
中国戏剧研究资料初辑(文艺理论)1956,艺术出版社
唐代舞蹈主编,1980,上海文艺

上一篇:刘综

下一篇:刘彤(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