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镜潭

时间:2023-12-18 14:10:55编辑:雅博君

刘镜潭的个人简介

刘镜潭(1902―1977),名永清,曾用字海亭,后改镜潭,甘招乡金沟梁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青年时期就读于公营子小学、凌源高级小学和热河师范学校。他毕业后辗转于凌源高等小学、南公营于高级小学,卓南中学等处任教。解放后,曾担任教师,后任喀喇沁左翼旗副旗长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副县长,负责植树造林。有《刘镜潭诗文集》传世。

基本内容

学生时代的刘镜潭不仅学富品良,工诗善画,并且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值在黑暗中摸索之时,面对国家颓废、列强环伺的局势,刘镜潭积极探索振兴中华的道路,他在《爱国不能托诸空谈》一文中写道:“国家有事,则捐资以助之,国家有难,则危身以御之,同心协力以卫社稷;以爱家之诚以爱国,以爱国之情以爱家,必使我五千余年之古国与列强并峙”。一片赤子之心和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在热河师范学校就读期间,听到老师讲中国当前形势和国共两党的事情,刘镜潭感到中国有了希望,他确信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和“三民主义”是拯救中国的基本国策,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1925年“五卅”惨案后,热河的爱国青年掀起了声援上海工人和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经过串连,成立了师范学校学生会,会上刘镜潭慷慨激昂的发言,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赞扬,当时即被选为学生会领导,会后刘镜潭等爱国学生募集了款项支援上海罢工的工人。

1926年,刘镜潭从热河师范学校毕业后,毅然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他先是应聘到凌源高等小学任教,不久又到南公营于东仓小学任教。此时正值军阀统治时期,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这一时期,刘镜潭为抒发胸中郁闷,写下许多诗作,其中《叹时局》七首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七首诗以沉痛的笔调揭露了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1931年,刘镜潭又到南公营子高级小学任教,“九?一八”事变后解职回家,务农隐居。隐居期间他沉闷悲观,在劳动之余,经常朗诵陆游和辛弃疾的诗词,借以表达他驱逐日寇,恢复山河的愿望。1935年,刘镜潭为了生计不得不再次回到东仓小学任教,但他绝不追随日本人搞奴化教育,抗日思想鲜明坚决。他没有媚骨,不巴结亲日派,就连写诗作画也均以干支纪年,而不用伪满年号,在他心目中一直认为“中国亡不了,日本长不了”。《咏安生》这一名篇诗作就是这一时期写成的。

1945年,祖国光复了,满怀喜悦的刘镜潭准备全力参加祖国的建设事业,不料国民党的军队又来搔扰地方,他们贪污腐化敲诈勒索,使刘镜潭大失所望,他拒绝了国民党凌源县政府的委任(老爷庙乡长兼果木树营子学校校长)和热河省教育厅长的邀请,再次回家务农隐居。直到1947年5月,家乡来了共产党,他又被选为本村教师。1949年卓南中学成立后,刘镜潭被卓南中学聘往任教直至1956年,刘镜潭先后任教二十七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党和人民对这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荣誉.1950年刘镜潭被选为喀喇沁左翼族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县、市、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副主席,省人民代表。

1956年,刘镜潭被任命为喀喇沁左翼旗副旗长,1958年,喀喇沁左翼蒙古旗自治县成立后被选为副县长,刘镜潭在任副县长的十六年时间里分管文教卫生、优抚和林业。刘镜潭在任职期间经常深入基层帮助研究安排工作,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工作成绩十分显著。为消灭地甲病,他亲自到各个食盐销售点检查加碘情况,为搞好计划生育,他亲自动员各科局长带头落实。为实现“深坑小口粪缸化”,他深入家家产户检查验收。此外,刘镜潭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这是他三十年前就有的宿愿。争得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同意,刘镜潭重点抓起了植树造林这项工作,在他的号召和动员下,很快在全县境内掀起了植树造林的高潮,仅1964年一年就造林117,321亩,育苗8,000亩,封山育林已达490,170亩。刘镜潭曾乐观地想,若这样继续下去,五、六年后宿愿即可实现。遗憾的是“文革”期间,植树造林活动被迫中断了,1974年刘镜潭离休,1977年病故。

刘镜潭一生坎坷不平,坚韧顽强,不论从教还是从政,均为喀左人民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此外,刘镜潭还留有大量诗歌佳作及国画精品40余幅,近有《刘镜潭诗文集》由其后人整理出版。

上一篇:刘希

下一篇:欧阳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