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权

时间:2023-12-17 21:19:54编辑:雅博君

刘贤权的个人简介

刘贤权,汉族,1914年12月生,江西吉安人。原名刘贤耀。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先后为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人物简介

刘贤权,汉族,1914年12月生,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市 青原区)富田镇江背村人。

原名刘贤耀。192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 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大专学历,少将军衔。1929年10月起任吉安县第七区江背村少先队队长。

参军经历

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十二军三十五师一○五团三连战士,红二十二军独立四师司令部通讯员、通讯班长,独立四师某团青年干事。

1931年11月起在瑞金红校四期学习。

1932年春起任红一军团二师六团三连政治指导员,六团三营机枪连政治指导员;

1933年夏起任六团特务连政治指导员,六团司令部政治指导员;

1933年10月起任六团卫生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

1934年3月起任红一军团二师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1935年1月起任陕甘支队二师五团卫生队政治指导员;

1935年11月起任二师轮训队政治指导员。

1936年春起任红一军团二师政治部科工作队长、敌工科干事;

1936年12月起任科科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起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部干事,1937年9月起任一一五师教导大队股股长,1937年11月起任三四三旅政治部科科长。1938年8月起任冀鲁边区挺进纵队政治部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同时兼任乐陵(靖远)区政治部主任、冀鲁边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1939年2月起任挺进纵队五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8月起任挺进纵队五支队政治委员。1940年5月起任冀鲁豫军区运河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9月起任鲁西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12月起任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7月起任冀鲁边军区代司令员。1944年3月起任山东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渤海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警备第六旅旅长,东北绥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合江军区牡丹江军分区司令员,绥宁军区司令员。1947年1月起任合江军区富锦军分区司令员。1947年7月起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三师政治委员。1948年3月起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8月起任第一纵队三师师长。1949年3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三十八军一一四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至1950年7月任陆军第三十八军副军长兼一一四师师长。1950年7月至1951年4月任陆军第四十七军副军长。1951年4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副军长。1952年10月至1953年5月任志愿军第四十七军政治委员。1953年5月至1955年1月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1月至8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5年9月至1957年7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10月至1960年5月任陆军军长。1960年5月至1963年6月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1963年6月至1968年3月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省军区司令员(1966年10月至1967年3月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处书记;1967年8月至1977年2月任青海省革委会主任,1967年8月至1971年3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一中共青海省核心小组组长;1971年3月至1977年2月任中共青海省委第一书记)。

1968年9月至1969年4月任铁道兵政治委员、铁道兵党委第一书记(1968年11月起)。1969年4月至1977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其间:1969年4月至1971年10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69年5月至1975年4月任铁道兵司令员、铁道兵党委第一书记。1970年至1974年兼任国务院文化组副组长。1975年4月至1977年12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75年8月起)。1977年12月至1982年6月任济南军区顾问。1981年7月起按副大军区职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先后为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1992年6月15日在济南逝世。

个人概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六团连政治指导员,师卫生部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部科科长,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政治委员,运河支队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任牡丹江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三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 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省军区司令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委员、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顾问。

个人经历

1915年9月27日,刘贤权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上了两年私塾。

1929年10月,刘贤权担任了村少年先锋队队长,以后又担任了乡少年队队长、区委青年委员会委员。

192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大专学历,少将军衔。

1929年10月起,任吉安县第七区江背村少先队队长。

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十二军三十五师一○五团三连战士,红二十二军独立四师司令部通讯员、通讯班长,独立四师某团青年干事。

1931年11月起,在瑞金红校四期学习。

1932年春起,任红一军团二师六团三连政治指导员,六团三营机枪连政治指导员。

1933年夏起,任六团特务连政治指导员,六团司令部政治指导员,1933年10月起任六团卫生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

1934年3月起,任红一军团二师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1935年1月起,任陕甘支队二师五团卫生队政治指导员,1935年11月起任二师轮训队政治指导员。

1936年春起任红一军团二师政治部工作队长、敌工科干事,1936年12月起任科科长。

1937年8月起,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部干事。

1937年9月起任一一五师教导大队股股长。

1937年11月起,任三四三旅政治部科科长。

1938年8月起,任冀鲁边区挺进纵队政治部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同时兼任乐陵(靖远)区政治部主任、冀鲁边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

1939年2月起,任挺进纵队五支队政治部主任。

1939年8月起,任挺进纵队五支队政治委员。

1940年5月起,任冀鲁豫军区运河支队政治部主任。

1940年9月起,任鲁西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1942年12月起,任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3年7月起,任冀鲁边军区代司令员。

1944年3月起,任山东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渤海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警备第六旅旅长,东北绥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合江军区牡丹江军分区司令员,绥宁军区司令员。

1947年1月起,任合江军区富锦军分区司令员。

1947年7月起,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三师政治委员。

1948年3月起,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8月起任第一纵队三师师长。

1949年3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三十八军一一四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至1950年7月任陆军第三十八军副军长兼一一四师师长。

1950年7月至1951年4月,任陆军第四十七军副军长。

1951年2月,调任志愿军四十七军副军长赴朝作战。10月,粉碎了以美“王牌军”骑一师为主力,加之美三师等部队发动的“秋季功势”。

1952年10月,任军政委、军党委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1年4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副军长。

1952年10月至1953年5月,任志愿军第四十七军政治委员。

1953年5月至1955年1月,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1月至8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

1955年9月至1957年7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

1957年10月至1960年5月,任陆军军长。

1960年5月至1963年6月,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

1963年6月至1968年3月,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省军区司令员。

1966年10月至1967年3月,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处书记。

1967年8月至1977年2月,任青海省革委会主任。

1967年8月至1971年3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一中共青海省核心小组组长。

1971年3月至1977年2月,任中共青海省委第一书记)。

1968年9月至1969年4月,任铁道兵政治委员、铁道兵党委第一书记(1968年11月起)。

1969年4月至1971年10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

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1969年5月至1975年4月,任铁道兵司令员、铁道兵党委第一书记。

1970年至1974年,兼任国务院文化组副组长。

1975年4月至1977年12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75年8月起)。

1977年12月至1982年6月,任济南军区顾问。

1981年7月起,按副大军区职待遇。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先后为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1992年6月15日在济南逝世。

主要功绩

反围剿

1930年10月,红军攻克吉安县城,刘贤权参加了红军,在红12军35师105团3连5班当战士。3连是井冈山下来的老部队,枪好,子弹多,班以上干部大多是从井冈山下来的。刚参加红军时,刘贤权不会打草鞋,班长对他说:105团是铁脚板,能走路,有耐力,拖不垮,不会打草鞋怎么能行军、爬山?刘贤权训练比较刻苦,可以达到单臂举枪瞄准。当时最注重训练的科目是抢山头,练了一个月,抢上去还要逐个检查喘得厉害不厉害。刘贤权当时懂的道理不多,以为打下南昌,蒋介石就完蛋了,革命就成功了。

第一次反围剿,105团担负诱敌深入的任务。刘贤权第一次参加战斗,心情紧张,战友们开枪了,他却忘了扣扳机。开始刘贤权有叁件事想不通,一是为什么老往后撤,二是煮好了大米饭和萝卜炖肉,就是不开饭,结果敌人追来,大米饭和萝卜炖肉都留给敌人了。叁是班长命令他在撤退的路上丢了许多他舍不得丢的东西。直到105团把张辉瓒引到龙岗,红军主力将其包围,105团直插敌人侧后,打了敌人的后勤,刘贤权换了一支新汉阳造,得了200发子弹,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刘贤权在红一方面军历任班长、干事、指导员、师卫生部政委。抗战时期一直担任115师343旅政治部科长,长期从事地方武装工作。刘贤权在东北解放战争中逐渐引人注目,他担任过1纵3师政委、师长,该师原为东北军新编111师的两个团,在万毅带领下起义,编为滨海支队。

辽沈战役

1945年进入东北,扩编为民主联军7纵19旅,在 四平保卫战中伤亡很大,后与20旅一起划归1纵,编 为3师。该师作战基础好,能担任防御战斗任务。 辽沈战役时,刘贤权是1纵3师师长,经历了 黑山阻击、辽西会战和解放 沈阳,进行了防御战、 运动战和攻坚战。辽沈战役前,3师离开1纵,配属10纵阻击由沈阳西援锦州之敌。10纵司令员 梁兴初原来是1纵的老领导,他对刘贤权说:我们在这一带准备战场,构筑工事,目的就是要对付有10万之众的 廖耀湘兵团。你们有保卫四平的防御作战经验,一定可以更好地完成这次作战任务。

锦州之战

刘贤权指挥部队,用一周时间,完成了约30公里的纵深防御工事。3师奉命拿下了杨家窝棚 西山,接着 林彪命令刘贤权部经 黑山城北插烧户营子,堵住廖耀湘兵团东返沈阳。林彪要求,不管敌人多少,定要迎头击头,拦腰打腰,一经接敌,绝不放手,要敢于打大仗,打恶仗,不怕伤亡,不惜付出代价。3师果然插到敌人中间,刘贤权指挥部队死死拖住敌人不放,猛打猛插,强渡绕阳河,全师合力在唐家窝棚、柴家窝棚、王家窝棚等地,将国民党军五大主力新1军、新6军的指挥机关及其重炮部队一部歼灭。接着,3师又担任纵队的前卫,挺进沈阳。逼近沈阳后,3师负责攻击 铁西区之敌207师,连续突破两道封锁线,打进了市区。刘贤权后升任38军副军长。

滇南之战

1949年12月,朱德总司令亲自拟电,命令38军驻 百色的151师和驻思隆的114师与我入滇部队配合,歼灭滇南之敌。38军命令副军长兼114师师长刘贤权和114师政委 方国南指挥两个师行动。114师连续行军作战28天,行程近3000里,进行大小战斗9次,歼敌4000余人。战后114师驻 桃源、 怀化、 常德剿匪。刘贤权说:“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光荣的队伍,叁次牡丹江剿匪有一定经验,我们的孤胆英雄杨子荣就出现在我们这支队伍中”。 114师在湘西转战两个多月,歼灭土匪1400余人。

个人争议

1968年10月在中央全会上,周恩来在开幕式上宣布,成立了军委办事组,得到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和 他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批准了的有6位同志,就是黄永胜同志、吴法宪同志、叶群同志、李作鹏同志、邱会作同志、刘贤权同志。

刘贤权当时是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但刘贤权终于未能进入政治局,当然也因此因祸得福。

后来毛泽东对刘贤权也不错,但因为刘贤权在文革的表现,1988年只获得二级红星勋章──按刘贤权的资历,应该获一级红星勋章。

上一篇:刘缌

下一篇:潘承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