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赫鲁

时间:2023-12-16 14:10:05编辑:雅博君

尼赫鲁的个人简介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地语:Javāharlāl Nehrū,1889年11月14日-1964年5月27日)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也是印度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1952年印度第一次大选获胜,连任总理。他是印度独立运动的参与人,主张印度要从大英帝国独立,同时更为人所知的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他活跃于二战后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经常被人称呼为博学尼赫鲁,尤其在印度,他更被称呼为伟大的学者。尼赫鲁的总理职位由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1904-1966)继任。他的名贾瓦哈拉尔(Javāharlāl)是波斯语中“红宝石”的意思,姓尼赫鲁的原因则是因为祖先受莫卧尔皇帝垂青赐予其祖先居所在运河而搬迁到运河边,因而改名,所以尼赫鲁代表“运河”之意。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从字面上翻译中文意为运河的红宝石。尼赫鲁在印度独立运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被甘地信任而得以成为他的继任者。尼赫鲁终其一生都是费边主义的倡导者。印度独立后,为了解决贫穷问题,尼赫鲁一直重视公共部门的表现,使得他的经济政策充满社会主义色彩。

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国、朝鲜、越南取得了运动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等国也纷纷摆脱了殖民枷锁,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印度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殖民地,有“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之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独立运动迅速高涨,工人纷纷罢工,农民展开武装斗争,海军举行起义,国内形势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印度人民经过不懈的英勇斗争,终于迫使英国在1947年宣布印度独立。但英国又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与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制。印巴先后成立了共和国,由国大党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出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简介

1889年11月14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诞生在阿拉哈巴德的婆罗门贵族家庭。1905年就读于英国哈罗公学,两年后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三年后获自然科学荣誉学位。后又进入伦敦内殿法学会,1912年获律师资格。同年回国,在阿拉哈已德高等法院任律师,并投入争取印度独立的政治运动。

1916年5月国大党年会上他第一次遇到甘地,甘地坚持反英斗争的行动使他很感动。1918年起任国大党全国委员会委员。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参加国大党组织的调查委员会。1923、1927年先后两次任国大党总书记各两年。1926 -1927年尼赫鲁游历了欧洲和苏联,受到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1928年与鲍斯共同建立全印独立同盟。

从1951年到1964年尼赫鲁执掌印度大权。任内,自1951年起在经济上实行“五年计划”,实施土地改革;50年代中期,提出“民主社会主义”口号,欲在印度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建立国营企业,农业方面实行乡村发展计划和合作化。

印度独立

1912年年末,参加国大党年会。

1916年在国大党勒克瑙年会上首次会见M.K.甘地。甘地的影响以及以及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促使尼赫鲁走上职业政治家的道路,他先后两次担任国大党总书记(1924~1926,1928~1929)。

他对1922年甘地下令停止不合作运动表示遗憾。他访问联合省的许多农村,了解农民运动的情况和农民的疾苦。1927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被压迫民族大会上被选为反帝大同盟执行委员,随后访问了莫斯科。同年12月,国大党马德拉斯年会通过由他提出的关于给予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1928年11月,他和S.C.鲍斯组织印度独立同盟,反对由他父亲起草的《尼赫鲁报告书》。1929年12月由他主持召开的国大党拉合尔年会上再次通过了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在该届年会上,由甘地推荐当选为国大党主席。从此,他便以党内青年领袖的身份活跃在印度政治舞台上。以后多次担任国大党主席。尼赫鲁追随甘地,同他亲密合作,被公认为甘地在政治上的继承人。1933年以后,尼赫鲁逐渐成为国大党内实际上的最高领袖。1921年12月至1945年6月,他先后9次被捕,过了将近9年的铁窗生活。他在狱中撰写《自传》《世界历史一瞥》和《印度的发现》等重要著作。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尼赫鲁提出在战时成立印度国民政府、战后准予印度独立为条件支持英国作战的建议,得到国大党全国委员会的拥护,但遭到英国的拒绝。1942年8月,国大党在同克里普斯使团谈判破裂后,通过甘地提出的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决议刚通过,全体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委员,包括尼赫鲁和甘地全部被捕。但由此激起了全国范围的抗议斗争。其迅猛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在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形势下,英国政府为了移交政权,曾多次派出代表团同印度领导人进行谈判,尼赫鲁一直是主要的谈判者。1946年9月他应英印总督的邀请组织临时政府,任副总理兼外长。8月蒙巴顿方案实施,尼赫鲁任印度自治领总理兼外长等职务。1950年1月印度宣布为共和国后,他任共和国总理,一直到1964年病逝。还兼任过原子能部部长、计划委员会主席等职务。

任职总理期间 《印度共和国宪法》生效后,尼赫鲁不顾一些人的反对,坚持于1951年10月至次年2月举行第一次大选,国大党以绝对多数获胜,在中央和各邦组织国大党政府。他对国家官吏和军队进行了整顿和扩充,实现国家机构和军队的印度化。他还用赎买和武力手段合并印度554个土邦,削弱封建势力,统一印度,并在此基础上按民族语言重新划分邦界。此外,还实行土地改革。

1948年尼赫鲁正式提出公私营并举的混合经济方针。1950年成立了计划委员会,自任主席。1951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他逝世的时候,印度已完成两个五年计划,正在实行第3个五年计划。尼赫鲁通过实行国有化和建立国营企业,培植了强大的国营经济;与此同时,私营经济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国家的保护下,也有了巨大的发展。

尼赫鲁的社会理想是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就是“国家财富平均分配”。但他没有能实现这个目标,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国内贫富差距却以空前的速度加大起来。

独立初,尼赫鲁曾力排众议,决定印度留在英联邦内。他积极反对殖民主义,收复法国和葡萄牙在印度的飞地。但同时也承袭英国的特权。对周围的一些小国保持“宗主权”。尼赫鲁为亚非会议发起人之一。于1954年访问中国,赞成周恩来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为之倡导。1961年又同铁托、纳赛尔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1962年,尼赫鲁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可参考《印度对华战争》――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澳大利亚)。

尼赫鲁于1964年5月27日病逝。

国家政策

军事

印度共和国成立后,其统治机构是从英国殖民统治者手中接收过来的,英国人在其中有很大的势力。尼赫鲁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在军政机构中用印度人取代英国人。改组了军队领导机构,培训和培养了大批中、下级印度军官和政府行政官员。

外交

印度独立后,在对外交往中尼赫鲁实行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拒绝参加各国际军事集团。这五项原则的提出意义十分重大,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1年,尼赫鲁同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共同发起了不结盟运动,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尼赫鲁在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也受到其狭窄的民族主义与扩张主义的思想的影响。印度独立后,仍承袭英国的特权,对不丹、锡金等邻国保持“宗主权”和从属关系。1962年10月,印度军队对我边防部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此挑起了中印边境的武装冲突。尼赫鲁的地位,也因这场冲突、对抗而削弱了。

经济

尼赫鲁在印度实行一种基本为资本主义混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成分的经济政策,仿照苏联实行五年计划,尼赫鲁当政时期印度的经济增长平均每年为4%,超过当时美国和其他新独立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不如西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增长速度。尼赫鲁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所以在印度人民中威信很高。

政治

在政治体制上,尼赫鲁仿照英国体制,包括司法、立法议会、政府和教育系统。

尼赫鲁领导改革了古代的印度民法,维护寡妇的财产继承权,改革印度教,从法律上取消种姓制度。他对内政策的四大原则是:民主、社会主义、团结和现世主义。 尼赫鲁坚决反对殖民主义。

战争

尼赫鲁当政后,立即和巴基斯坦展开争夺克什米尔的战争,最后以各自占领一部分结束,此后仍然因此发生多次印巴战争。他以武力收复印度境内的葡萄牙殖民地果阿。中国修建新藏公路后,尼赫鲁主张麦克马洪线为中印分界线,经谈判无效后出兵进攻争议地区,于1962年发生中印战争,这次战争印度在军事上惨败,但中国突然撤兵,印度仍然占有麦克马洪线以南土地。

个人评价

尼赫鲁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当印度独立时,英国殖民当局将印度划分为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和印度三部分,甘地因为不同意这种划分,主张维护印度的统一和不同宗教教派间的和谐,而被印度教极端主义者暗杀。

尼赫鲁在英国学习和生活了7年。在这7年里,他养成了一套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穿着讲究,留有小胡子。他较为沉默,感情含蓄,成了“东西方奇异的混合物”。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这样评价尼赫鲁:“才华出众,目空一切,贵族气息重,脾气暴躁,高傲自负”,“有时还咄咄逼人,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强烈的优越感”。

大事记

公元1889年11月4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诞生在阿拉哈巴德的婆罗门贵族家庭。

1905年就读于英国哈罗公学,两年后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三年后获自然科学荣誉学位。后又进入伦敦内殿法学会,1912年获律师资格。同年回国,在阿拉哈已德高等法院任律师,并投入争取印度独立的政治运动。

1916年国大党年会上他第一次遇到甘地,甘地坚持反英斗争的行动使他很感动。

1918年起任国大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参加国大党组织的调查委员会。

1920年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次年被捕入狱。印度独立前先后8次被捕,在狱中度过9年。

1923、1927年先后两次任国大党总书记各两年。

1926―1927年尼赫鲁游历了欧洲和苏联,受到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1928年与鲍斯共同建立全印独立同盟。

1929年尼赫鲁当选为国大党主席,在他主持下的国大党拉合尔会议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斗争目标。此后成为全国知识分子和青年的领袖,并多次当选为国大党主席。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运动迅速发展,独立要求愈加强烈,1946年9月英国初步移交政权,成立印度临时政府,英印总督兼任总理,尼赫鲁任副总理。

1947年3月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8月15日印度作为自治领独立、尼赫鲁任总理。

从1951年到1964年尼赫鲁执掌印度大权。

1954年6月印度与缅甸首先响应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尼赫鲁参与发起并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亚非会议。在尼赫鲁、铁托和纳赛尔的发起下,1961年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次举行。

公元1964年5月27日,为印度奋斗一生的尼赫鲁病逝。

28日,估计有300万人排列在送葬行列经过的道路旁致哀。尼赫鲁的外孙桑贾伊·甘地(英迪拉·甘地之子)点燃了尼赫鲁在甘地陵墓旁的火葬柴堆。

政权交接

尼赫鲁的总理职位由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1904-1966)继任。尼赫鲁的独生女儿英迪拉·甘地(1917-1984)在1966年至1977年、1980年至1984年两度担任总理。英迪拉·甘地的儿子拉吉夫·甘地(1944-1991)在1984年至1989年担总理。

人物家族

尼赫鲁是圣雄甘地的忠实信徒与战友,两人生前就私交甚笃。但是尼赫鲁-甘地家族与甘地并无多大关系。

这个家族的成员主要有英迪拉·甘地、拉吉夫·甘地、索尼娅·甘地、拉胡尔·甘地等人。这些人都是印度政坛的风云人物。

上一篇:刘希强(聊城大学教授)

下一篇:明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