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能(北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刘能,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社会研究、城乡社区研究、 社会运动研究、都市研究,尤其是都市空间利用模式和都市政策研究。人物资料
刘能,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社会研究城乡社区研究
社会运动研究都市研究,尤其是都市空间利用模式和都市政策研究。
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研究(变迁中的中国社会的消费形态)。
中国的社会自发性、社团和社会运动研究(环境保护、消费者运动、合作运动等)。
技术应用和社会变迁,尤其是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后果。
越轨、犯罪和社会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流动人口的越轨、性越轨)。
目前担任本科生教学任务:城市社会学、越轨与犯罪社会学
学术经历
1992年7月在南开大学社会学本科毕业。
1995年7月在南开大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8年7月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毕业。
2004年8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2004年11月―2005年6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
刘能,2002(译著):《社会运动理论的前沿领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能,2004(专著):《公益项目评估:希望工程教师培训项目暨朗讯班总体绩效评估》。上海:文汇出版社。
主要论文
刘能,1995a:“法兰克福学派”,pp.48―74载侯均生主编《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刘能,1995b:“社会学中的辩证方法”,pp.75―96载侯均生主编《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刘能,1997b:“苏联解体后图瓦共和国内的民族关系”(译文)。Pp.454―486载马戎主编,《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刘能,1998:“关于研究方法:读《重读〈江村经济?序言〉》有感”,pp.535-557载马戎、周星主编《田野工作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
刘能,2000:“乡镇行政体制的一次解剖”,pp.72―116载马戎、刘世定和邱泽奇主编的《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
刘世定、邱泽奇、刘能,2000a:“浙江省玉环县陈屿镇调查”,pp.434―534载马戎、刘世定和邱泽奇主编的《中国乡镇组织调查》。北京:华夏出版社。
刘世定、邱泽奇、刘能,2000b:“湖北省仙桃市毛嘴镇调查”,pp.535―654载马戎、刘世定和邱泽奇主编的《中国乡镇组织调查》。北京:华夏出版社。
Liu,Neng,MaryOu2019Hara-Devereaux,Robert Mittman,and Lydia Mutch,2002.Chinau2019s Generations:The Transformation of Daily Life.Beijingand San Francisco:Centerfor the Future of China.
Liu,Neng,2002a.“The Sandwich Generation:Knowledge-Worker Pioneers of Chinau2019s Changing Workplace.”Pp.123-139 in Mary Ou2019Hara-Devereaux,Robert Mittman,and Ma Rongeds.China Five-Year Forecast:2002.Beijing and San Francisco: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China.
刘能,2002c:“がるジエネレ`ション?ギヤツプ”。《人民中国》,2002年第12期:页19―25。
刘世定、刘能,2002:“户籍―身份制、贫民区与社会安全:一个理论准备”,pp.264―283载李培林主编,《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Liu,Neng.2003a.“Beijing Rising:The Future of Urban Movements in China”.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Vol.XXV,No.2.
刘能,2003b。“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多维度的解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29-37。
刘能,2003c:“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青年研究》2003年第11期:30―38;第12期:32―40。
刘能,2004a:“等级制和社会网络:中国社会空间场域的权力机制”。《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25―31。
刘能,2004c:“中国都市地区普通公众参加社会捐助活动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2期:68―78。
Liu,Neng.2004d.“Modernization,Socio-Economic Transi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 Exploring the Structural Origins and Socio-Cultural Roots of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Threatsin Contemporary China”.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study,April 23-24,2004,Beijing,China.
刘能,2004e:“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开放时代》2004年第4期:56―81。
刘能,2005a:“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安全:理论命题和政策建议”。《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63―67
刘能,2005b:“人口学分布和社会福利水平:中国15―24岁青少年的社会发展概况”。《青年研究》2005年第4期:13―23。
刘能,2005c:“实地研究的方法论策略:以农村消费实践的研究为例”。《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62―66。
李卫平、刘能、阮云洲,2005a:“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治理结构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3―10。
李卫平、阮云洲、刘能,2005b:“F医院治理结构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3―8。
阮云洲、刘能、李卫平,2005:“关于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员工问卷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第7期:17―21。
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研究总报告(第一作者:李卫平,与周海沙合作)论文《中国医院管理》2005年第8期
一家公立医院的治理变革及存在的问题(第一作者:李卫平,与阮云洲合作)论文《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第14期第35―40页
浙江邵逸夫医院公益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探索(第一作者:李卫平,与阮云洲合作)论文《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年第13期第30―36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治理结构分析(第一作者:李卫平,与阮云洲合作)论文《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第3―10页
数字技术在中国西部希望小学:朗讯四川省希望网校项目绩效评估报告咨询报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005年
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安全:理论命题和政策建议论文《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63―67页
人口学分布、社会福利水平分析:中国15―24岁青少年的社会发展概况论文《青年研究》2005年第4期第3―23页
Socio-Economic Transition,Conflict,And Government In China论文Pp.119-154 in ZhangYunlin,ed.Stateand Civil Society in the Context of Transition.Beijing:Current Affairs Press.May,2005.
实地研究的方法论策略:以农村消费实践的研究为例论文《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62―66页
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安全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3期
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制度评估和制度创新咨询报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民政部救灾救济司,2004年8月
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对中国乡村社区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论文《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第136-164页
联合国儿基会支持的妇女儿童两纲计划监测项目终期评审项目评估报告咨询报告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5年12月
当代社会学视野下的消费论文《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5期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GE教育项目绩效评估报告研究或咨询报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中国农村社区的艾滋病感染与社会歧视”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
联合国儿基会支持的妇女儿童两纲计划监测项目终期评审项目评估报告研究或咨询报告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和社会控制:核心概念界定、外来流动人口分类和理论关注点的明确”研究或咨询报告2007/06/18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规划课题2007中期检查报告刘能
“全球化と网民が中国を变える?”论文2007/06/15日本岩波书店《世界》杂志2007年第7期刘能
“各式各样的马克思主义阶级结构概念”译文2007/06/15《社会理论》第三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刘能
“丰裕但可能并不幸福的一代”论文2007/05/15《数字商业时代》专访刘能
“当代社会学视野下的消费”论文2006/10/30《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刘能
《联合国儿基会支持的妇女儿童两纲计划监测项目终期评审项目评估报告》研究或咨询报告2006/07/18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刘能
主要研究
1996年7―8月,参加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和新加坡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联合课题《中国乡镇组织运行机制》的实地调查工作(湖北、浙江两省),并参与撰写部分研究报告。
1998年7―8月,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世定教授、台湾政治大学方孝谦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政治系博士生耿曙先生一起赴山东省济南市北园镇进行“乡镇企业改制”的调查研究。
1999年7月―2000年2月,参加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和美国未来研究所联合课题《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变迁》的研究设计、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并参与撰写研究报告。
2001年3―8月,协助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和美国未来研究所联合课题《中国各主要产业电子商务业务的现状与未来》在中国的实地调查工作。
2002年4月―2003年3月,独自承担国家民政部招标课题《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评估和制度创新》,在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大规模的实地调查。
2003年4月起,独自承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课题《希望工程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总结性评估》,在上海、江苏和山东三省(市)进行多点评估研究。
2003年4月起,独自承担国家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委托课题《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在浙江省杭州市三所省级公立医院进行实地研究。
2003年10月起,独自承担日本卡乐B基金会委托课题《中国都市家庭消费模式研究》,预定在北京市开展问卷和访谈研究。
2003年11月起,独自承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课题《网络通讯技术在中国乡村基础教育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希望网校运行绩效评估》,预定在四川省六所希望小学进行实地研究。
2004年4月―2004年8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北京神州融智国际咨询有限公司委托课题《需求分析、问题识别和多元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中国15―24岁青少年发展研究》。
2004年6月―8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北京好丽友罗世咨询有限公司委托课题《北京中关村地区主流人群电影消费行为模式研究》。
2004年9月起,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课题《河南、山西两省艾滋病重点地区红丝带关爱行动项目评估》。
2005年7月起,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通用电气希望工程教师培训项目绩效评估》课题,在上海、江西和北京开展评估调研工作。
2005年8月起,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美国未来研究所合作项目《中国人家庭生活方式五年跟踪研究》,在四川和北京展开实地户访。
2005年9月起,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儿童两纲项目2001―2005年项目周期最终绩效评估》,在北京、新疆、宁夏、江苏、四川、广西等地展开评估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