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的个人简介
曼努艾尔·德·奥利维拉(ManoeldeOliveira),葡萄牙导演、编剧、剪辑师。1908年12月11日生于葡萄牙波尔图。奥利维拉还未结束的一生拍摄了46部电影,其中大多由他编剧,在三大电影节获得提名约20次,赢得奖杯约10次。1981年,柏林电影节获终身成就奖。1985年,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04年再度赢得终身成就奖。1990年,戛纳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 - 概述
曼努艾尔·德·奥利维拉是葡萄牙最为德高望重的电影大师,1908年12月11日出生于葡萄牙波尔图(Oporto)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奥利维拉青年时代就热爱电影,20年代,他进入了由意大利导演里诺·卢普在波尔图创办的电影演员学校学习。1928年,奥利维拉首次登上银幕,在影片《神奇的法蒂马》中扮演角色。奥利维拉1931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影片是纪录片《杜罗河上的苦工》(Douro,FainaFluvial),从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他的艺术风格受到了法国先锋派和苏联记录电影的影响。影片成功的再现了横贯波尔图市的杜罗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奥利维拉发挥了他剪辑上的才华,为这部影片增添了不少看点。1931年9月21日,本片在里斯本中央电影院上映时,引起轰动,奥利维拉也因此一举成名。1942年,奥利维拉执导了故事片《街头少年》(AnikiBóbó),这是一部充满梦幻的影片,孩子们在嬉戏中决定谁是警察和谁是小偷。这是一个由梦、勇敢和胆怯、慷慨和怜悯组成的孩童世界。该片以独特的纪实主义风格成功的再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本片1961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国际青年作品汇映中获得荣誉证书。由于评论界的压力,从1942年后的二十多年内,他一直处于息影状态,几乎完全脱离了电影圈,50年代,只以制片人的身份出品了一些影片。1963年,卷土重来的奥利维拉指导了《春天的活动》,这部充满政治隐喻的影片得到了评论界的一直认可。此后《伊尔矛.尤里奥的书简》、《今与昔》等片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奥利维拉国际电影大师的地位。其中,《今与昔》 、《贝尼尔德》和《失落的爱情》被评论界称为“得不到爱的三部曲”。
80年代,步入古稀之年的奥利维拉宝刀不老,拍摄了《弗兰西斯卡》、《食人族》等七部影片,成为戛纳等国际影展和知名杂志十佳影片的常客。从1990年至今,长寿的奥利维拉几乎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每年推出一部影片。在他那漫长的电影旅程中,共拍摄了不下30余部电影。92岁高龄的他依旧拍片不辍,1999年凭借改编自法国名著《克莱芙王妃》的影片《信》入选戛纳电影节,今年,93岁高龄的他以影片《回家》第11次进入戛纳电影节的竞赛单元,这种老当益壮的气概实在令人钦佩。
奥利维拉长期活跃在葡萄牙的影坛上,支持葡萄牙电影界的改革运动,他所拍摄的影片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对布景的运用、画面构图都有较深的造诣。
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 - 生平
早年奥里维拉从小出生于富有家庭,衣食无忧,少年时代显示出运动的天赋,却有着对电影的非凡兴趣,怀着成为演员的梦想,加入由意大利导演里诺·卢普在波尔图创办的电影演员学校学习。但在看了纪录片《柏林,一座大城市的交响曲》(WalterRuttmann导演)后,他的兴趣转向了导演。
进入电影界
928年,奥里维拉首次登上银幕,在影片《神奇的法蒂马》(FátimaMilagrosa)中扮演角色。
处女作
1931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影片是记录片《杜罗河上的苦工》(Douro,FainaFluvial),从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他的艺术风格受到了法国先锋派和苏联纪录电影的影响。影片成功的再现了横贯波尔图市的杜罗河两岸的风土人情,Oliveira发挥了他剪辑上的才华,为这部影片增添了不少看点。1931年9月21日,本片在里斯本中央电影院上映时,引起轰动,Oliveira也因此一举成名。《葡萄牙电影史》如此评价:“奥里维拉具有非凡的直觉能力,有了《杜罗河上的苦工》,葡萄牙影坛就有了自己的第一部经典作品。”
第一部故事长片
1942年,Oliveira执导了《街头少年》AnikiBóbó,该片以独特的纪实主义风格成功地再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影片在首映时曾被喝倒彩。但一些知识界人士却极力为它辩护。该片以独特的纪实主义风格成功的再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本片19年之后也就是1961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国际青年作品汇映中获得荣誉证书。
1942-70年代中:息影。
由于评论界的压力,从1942年后的二十多年内,他一直处于息影状态,几乎完全脱离了电影圈。
50年代初,Oliveira的申请计划多次被国家审查机构否决,而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又有目共睹,他被电影爱好者奉为先锋式的偶像,大肆宣传,使他成为了一个呼唤改革的标志。
50年代担任制片人出品了一些影片。
1955年Oliveira赴德国学习彩色电影技术和新的摄影技术,次年他拍摄了影响颇深的纪录短片《画家与城市》PintoreaCidade,O,从此脱离蒙太奇技巧派,实验长镜头的表现力,转而运用一些“故意长的长镜头”。
1932-1970年,葡萄牙正处于萨拉查(A.deOSalazar)独裁统治时期。葡萄牙电影处于低谷,非常萧条。政府投资拍了很多宣扬法西斯专制的影片,但是没有人看。奥利维拉在30年代拍摄的影片基本上也没有获得公映的机会。
1962年,奥利维拉被秘密警察逮捕,后又释放。
1963年,奥里维拉指导了《春天的活动》,这部充满政治隐喻的影片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认可。
70年代――80年代中:重返影坛
1972年,《今与昔》
1975年,《贝尼尔德》
1979年,《失落的爱情》
1981年,《弗兰西斯卡》
以上四部作品被称为“爱情挫败四部曲”,由此确立了Oliveira在国际影坛的地位。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发生了反对专制政府的革命。在革命的狂热中,他的工厂被占。工厂的破产让他因此几乎失去了全部的个人财产,然而在电影上的成就也让他获得国外资金越来越容易,他的野心越来越大。
1982年,导演《访问或回忆或忏悔》。按照他的愿望,在他死后该片才能公映。
1983年,《缎子鞋》,电影是舞台剧改编的,影片长达7个小时。
1988年,歌剧影片《食人者》 (Canibais,Os),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1990年,拍摄《不,或者指挥者的虚荣》(’Non’,ouAV·GlóriadeMandar),自此以后,几乎每年推出一部电影,且大部分影片自己剪辑,甚至有时候自己出任摄影。作品年年登上法国《电影手册》年度佳片,成为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的常客。
1991年, 《神曲》(ADivinaComédia)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最终赢得评委会特别奖GrandSpecialJuryPrize
1995年,《爱欲修道院》(Convento,O)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1996年,《聚会》Party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1997年,《世界源头之旅》ViagemaoPrincípiodoMundo赢得戛纳电影2项奖,FIPRESCIPrize和PrizeoftheEcumenicalJury-SpecialMention
1999年,《信》Lettre,La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最终赢得评委会大奖JuryPrize
2000年,《福音与乌托邦》PalavraeUtopia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最终赢得Filmcritica"BastoneBianco"Award
2001年,《我要回家》Jerentreàlamaison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2001年,《追忆童年往事》PortodaMinhaInfancia获得威尼斯电影节UNESCOAward提名;
2002年,《测不准原理》PrincípiodaIncerteza,O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2003年,《会说话的照片》UmFilmeFalado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最终赢得SIGNISAward
2005年,《魔镜》EspelhoMágico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直到现在奥里维拉仍然在创作,今年他有2部电影问世Invisíveis,Os和SingularidadesdeumaRaparigaLoira
爱情挫败四部曲之一《弗兰西斯卡》
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 - 特点
纪录片风格Oliveira热爱电影的最初就是受到纪录片的影响,他曾创作了不少优秀的纪录片;他终生保持着对拍纪录片的喜爱,这种喜好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剧情片导演风格。
题材
他的作品一半是关于“记忆”的,比如童年故事、历史典故;他所拍摄的影片有着浓郁的葡萄牙乡土气息。关注人类生存和人际关系中的普遍问题,或直接涉及葡萄牙和她的历史文化地位。他也喜欢在影片中探讨性别问题、政治问题。
影像
喜欢使用固定机位,很少使用移动镜头;他擅长对布景的运用、画面构图都有很深的造诣。
对白
Oliveira的电影经常有大段的对白,看他的电影需要耐心,有人说他的电影中,语言(台词)体现出了突然超越、升华的力量,心灵的语言在一瞬间开始发言,在对白中间开始出声。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语言在文学、戏剧中的力量,甚至电影成为默片。但是他的电影又是非常“电影化”的,从镜头摄影的角度、景别、节奏、空镜头,能够读到语言之外更多的东西。对喜欢艺术电影的人来说,他的电影是珍宝;但是如果想得到娱乐和轻松,就不用看他的电影了。
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 - 佳片赏析
《世界源头之旅》ViagemaoPrincípiodoMundo1997由冗长的对话完成的,场景就是生活中的原貌,甚至于拍摄的机位都单纯的让人感到焦虑,但看完全片之后即刻感到一种无比的震撼。这部电影可以借助人文的寻根情结。那些好似闲谈的对话其实都是饱涵深意的,在结构上前后紧密递进相扣的。除去商业片的紧张和悬念,没有华丽的视觉享受,在影像中感受那一份悠远绵长的情绪,虽然飘渺,但确是如此的真挚。
《会说话的照片》UmFilmeFalado2003
此片是Oliveira的代表作,影片是一则国家寓言和文化反思,充满了对历史、文化和风景考古学一样的记录,对西方文化、文明和性别意识进行了考查,并对欧洲语言文化的出席与缺席做了一个精彩的比喻,结局发人深省,震撼人心。奥利维拉把一生对西方文化的思考和沉淀投注在这部作品中,这是一种令人无法逾越的生命经验和智慧。本片的主演是三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著名演员JohnMalkovich、CatherineDeneuve、StefaniaSandrelli;对白至少使用了4种语言。
《聚会》Party1996
这部电影表现了男人和女人间存在着潜在的冲突。
它改变了人们对于电影运动的看法。时隔五年的两次聚会中的谈话,摄影机静止地记录着谈话中人、语言和时间。但Oliveira微妙而透彻地用摄影机对空间进行剖析,雅致而蕴涵地用感情调动人物,捕捉人和人之间测不准的情感波澜。而语言,文学化的语言在奥利维拉冷静而理性的空间中沉积下来的是心灵的声音。
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 - 创作年表
1.2008Invisíveis,Os2.2008SingularidadesdeumaRaparigaLoira
3.2007Cristóv·oColombo《哥伦布之谜》
4.2007segment"RencontreUnique"《每人一部电影》短片合集中的一部
5.2006ImprovávelN·oéImpossível,
6.2006Belletoujours《永远美丽》
7.2005DoVisívelaoInvisível
8.2005EspelhoMágico《魔镜》
9.2004QuintoImpério-OntemComoHoje,O《第五帝国-昨日如今》
10.2003UmFilmeFalado《会说话的照片》
11.2002Momento(V)
12.2002PrincípiodaIncerteza,O《测不准原理》
13.2001PortodaMinhaInfancia《追忆童年往事》
14.2001Jerentreàlamaison《我要回家》
15.2000PalavraeUtopia《福音与乌托邦》
16.1999Lettre,La《信》
17.1998Inquietude《焦虑》
18.1997ViagemaoPrincípiodoMundo《世界源头之旅》
19.1996Party《聚会》
20.1995Convento,O《爱欲修道院》
21.1994ACaixa
22.1993ValeAbra·o《亚伯拉罕山谷》
23.1992DiadoDesespero,O《绝望的日子》
24.1991ADivinaComédia《神曲》
25.1990’Non’,ouAV·GlóriadeMandar《不,或者指挥者的虚荣》
26.1988Canibais,Os《食人族》
27.1986Moncas《我的事》
28.1985Soulierdesatin,Le《缎子鞋》
29.1983LisboaCultural
30.1983Nice-àproposdeJeanVigo
31.1982VisitaouMemóriaseConfiss·es《访问或回忆或忏悔》
32.1981Francisca《弗兰西斯卡》
33.1979AmordePerdi··o《失落的爱情》
34.1975BenildeouaVirgemM·e《贝尼尔德》
35.1972PassadoeoPresente,O《今与昔》
36.1965PinturasdoMeuIrm·oJúlio,As《伊尔矛·尤里奥的书简》(纪录短片)
37.1964ACa·a(纪录短片)
38.1963ActodePrimavera《春天的活动》
39.1959P·o,O(纪录短片)
40.1956PintoreaCidade,O《画家与城市》(纪录短片)
41.1942AnikiBóbó《街头少年》
42.1941Famalic·o《法马利康》(纪录短片)
43.1938Miramar,PraiadasRosas(纪录短片)
44.1938JáSeFabricamAutomóveisemPortugal(纪录短片)
45.1932EstátuasdeLisboa(纪录短片)
46.1931Douro,FainaFluvial《杜罗河上的苦工》(纪录短片)
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 - 影响及评价
奥里维拉一生共拍过48部电影,写过39个电影剧本,为24部电影担当剪辑师,出演过9部电影,为8部影片担当执行制片人,甚至还为6部电影担当摄影指导、为5部影片担当音效师,堪称世界电影史上罕见的全能型导演。“得不到爱三部曲”确立他在欧洲电影界的地位,一直到老的笔耕不辍也成就了他的大师席位,然而这个过程似乎又是很漫长。就像他见证了默片时代的结束,又见证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创办、发展,他本人亦是三大电影节的常客,造访威尼斯以及戛纳的次数恐怕是我们掰着手指数两次都不够。在第65届威尼斯影展上,奥利维拉再次光临,带了短片《虚与实》,上台致辞时,全场起立向这位影坛常青树鼓掌致意。而一贯严肃的电影节也别开生面的为这位百岁导演颁发了旨在表彰年轻电影人的奖项,正如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说的那样:奥利维拉虽然已经年过百岁,但他却是威尼斯电影节上最年轻的一员。在2008年戛纳影展度过百岁寿辰的奥里维拉,至今仍然觉得自己100岁并不算老,他还要继续拍。
奥里维拉是电影节的见证者,也同样是电影史的见证者,一个世纪沧海桑田的变化印证了他的不朽;岁月的流逝承载的是他对电影的热爱和执著;所有电影的存在也随着他的历史而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