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齐(画家)的个人简介
洛奇,中国美院副教授、著名画家。另有由美国动作巨星史泰龙主演的《洛奇》一上映便风靡全球,其硬派的表演风格在80年代独树一帜,堪称传奇。
人物简介
洛齐,1960年出生于杭州,198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任中国美术学院讲师。2000年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理论部编辑。现任中国美院副教授、著名画家。韩国国际文化协会、韩国文化艺术研究会特邀艺术家。1999年意大利米兰美术学院热那亚大学亚太当代艺术档案馆讲学并访问欧洲,2000年美国西雅图社会大学华盛顿国际艺术中心讲学,访问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访问加拿大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代表作有《美术的字迹系列》、《黑色系列》、《书法主义系列》等。其作品被国内外学术报刊评载。1993年主编《中国造型文化丛书》。
个展
1990年洛齐作品展中国美术学院,中国
1993年洛齐-景色日本大学日本
1998年美国马格丽特钢琴演奏会与中国洛齐抽象油画展浙江国际展览中心。中国
2000年美国日记纽约波斯顿华盛顿西雅图美国加拿大日记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维多利亚加拿大诗歌-洛齐油画近作展上海海上山艺展中心中国
联展
1987年国际版画展,柏林德国文化中心德国
中国版画展,中国美术馆,中国
六人版画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
1988年当代中国艺术展明尼苏达大学,美国
中国现代美术展中国美术学馆,中国
1989年纪念雨果特别艺术展巴黎法国文化艺术中心法国
1990年中国现代美术展崎阜美术馆中国全国青年版画展上海美术馆中国文化与艺术交流展巴黎画廊法国
1991年中日韩现代艺术交流展静冈美术馆日本1992年两岸现代美术交流展台湾台南美术馆中国第二回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
1993年93亚洲现代美术展汉城美术馆韩国
1994年汉城600周年亚洲现代美术邀请展汉城美术馆韩国
1996年开放的时代维也纳现代美术馆奥地利昨天-今天-明天-中国艺术前沿展柏林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德国
1993年国际和平文化祭汉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韩国
1997年抽象与新抽象尼斯国际展览馆法国变迁-抽象的对象布鲁塞尔现代美术馆比利时东南亚现代美术家邀请展曼谷国际艺术中心泰国
1998年蒙德裹安在中国北京国际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国笔墨-中国当代艺术展现代美术馆瑞典中国当代艺术展纽约瓦利克美术馆美国
1999年-汉城国际展汉城艺术中心韩国方式-当代艺术六人展雅图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美国对话-1999艺术展北京国际美术馆天津泰达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国意大利亚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热那亚国家当代美术馆意大利开放的利古裹亚热那亚公爵宫博物馆意大利
1999亚洲现代美术邀请展汉城美术馆韩国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四川现代美术馆中国2000年新中国画展上海美术馆中国
2000当代艺术国际邀请展江苏省美术馆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展堪萨斯大学美术馆美国。
意大利亚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1999);
“1999亚洲现代美术邀请展”汉城美术馆(1999);世纪之门―1997-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1999);
新中国画大展(2000);
“意图通信―中国观念摄影艺术展”意大利(2000);
“中国当代艺术展”堪萨斯大学美术馆(2000);
“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台湾世界贸易中心(2000);
“中国行为摄影展”意大利亚太当代艺术档案馆(2001);
第二届亚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2001);
第三届佛罗伦萨双年展(2001);
“今日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2001);
“亚洲当代艺术邀请展”首尔美术馆(2001);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2002)。
洛齐的画
洛齐的画通过绘画的写作符号式的隐语来寄思自然、社会、家庭、个人。一切文字、图形、符号、标志、线条、色块等都是他创作的个体单位,无论它是古代的、现代的、西方的或东方的。现代的中国抽象艺术家,都沿袭了西方的风格,而洛齐却以东方当代艺术家的身份发出挑战。他的思想和发展道路并不在形式上,而是独立地开拓东方文化中与自然浑然一体的那种智慧,他的艺术策略是依赖于艺术和历史背景知识的描述。在洛齐的作品中,历史被迫从其深处游离出来,浮现于当代社会。洛齐的作品既保持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视觉力量又表达了传统东方的诗意,他的作品亲切地存在于我们的身边魅力无法抗拒。
无言诗――洛齐的抽象艺术
不久前, 当我看到洛齐的一些新作品之时,“书法是绘画之本”这句古老的中国格言再次清晰地出现在我脑海中。他的这些新作比以往更为抽象,充分表达了中国文字的特质。画家在追寻绘画的现代性的同时,从未遗弃中国书法和国画的传统文化遗产。虽然洛齐非常欣赏西方艺术家诸如Joan Miro 和Piet Mondrian的风格,但他的抽象作品背后依然保存着纯粹的中国特征。当然,洛齐对Joan Miro 和Piet Mondrian的兴趣并非偶然,因为他们的绘画也同样受到了中国书法的影响。因此,也许有人会询问,“在这样情形中,那么究境谁是鸡,谁是蛋呢?”事实上,这是一个毫不相关的问题。在洛齐的作品中,我们充分欣赏到画家的独特风格,更多地领略到他在对古老的中国传统进行现代化和新颖化的努力。
事实上,同西方画家相比,洛齐及其中国艺术家们更倾向于抽象作品的创作。何以见得?这是因为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语言的书写本身就是非常自然的抽象艺术。正如我们所知,每一个中国文字都是由抽象的线和点构成的。作为一个西方人,我早已被中国文字所具有的图像的富性所醉心,因为我们的文化所缺乏的正是此类抽象的重要特点。成千上万个文字中的每个字都是这些视觉特点的承载者,这多么令人感慨啊!这些文字通过点和线的粗细、左右、上下,以及意想不到的简约性和某种“残缺”元素的笔触构成了互为交织的视觉特征。无怪乎中国书法被誉为是中国对人类艺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中国书法是一种真正的表演艺术,在唤发灵感的书写过程中,书法家能够以最微弱的努力和极大的专注将其内心和身躯所蕴藏的艺术之精髓表达之至。这就意味着,每一个文字的书写都是一次视觉艺术问题的解决。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艺术家,我们都必须牢记,中国文字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深深地影晌着每一个文人。迟早,中国艺术家将构建起一个所谓“第二现实”的如画似锦的抽象世界,即一个西方艺术家所没有的抽象视觉王国。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从这样的角度来判断济齐的彩绘水墨新作,因为事实上他正在避免书法的字意而在“书写”抽象。我们可以称之为“抽象书写”,画家本人也正希望我们经验它的抽象而不是字意。正因为此,洛齐创建了新的书法构成,开启了一个纯粹的视觉之“窗”,通往自由的体验之径。我们被应邀请来观读“视觉之诗” ―― 无言诗。
当跟随他的笔触在宣纸上行走之时,微小的细节似乎正在叙述着宏大的蓝图;由层层墨迹和轻柔的色彩构成那些新颖空间组合,这些意象不时地捕捉着我们的眼球;渐渐地形成了一种纬度,它有节奏地从宣纸的表面及其深度向各处扩展;在对比和扩展的力量之间、圆润和棱角之间,在轻柔色彩和浓黑水墨之间,这种交织完成了其终极使命。洛齐邀请我们周游了其诗性般抽象的“大象无形”世界,在其中领略了一种宁静及和谐的心境氛围。这可能是我在洛齐新作中最为欣赏的情感本质。
――拉斯?博格伦德教授2006年于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