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平的个人简介
男,1957年生,山东人,中共党员。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教授、艺术学理论(音乐)博士生导师、院学报《黄钟》(中文核心期刊)主编。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委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及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音协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考级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湖北省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委会艺术学科组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要担任复调音乐、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导师。校内分管科研、音研所、研究生、学报工作。
人物履历
1971年至1978年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文工团任小提琴演奏员。1978年至1982年就读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作曲专业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5年至1988年在武汉音乐学院攻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2年在武汉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任副系主任、书记。1992年至1996年任院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及书记。1996年任副院长至今。
教研成就
长期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要担任复调音乐理论、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理论与教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导师。主要讲授复调(对位法)、现代复调音乐、现代音乐视唱听觉分析、西方二十世纪音乐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双级控制论――鲁托斯拉夫斯基有控制偶然的作曲技法研究》、《近现代音乐中对位性双调叠置研究》、《论线性对位》、《室内乐与小型器乐曲创作综述》、《论艺术教育学科系统》等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合著《复调音乐基础教程》、《现代音乐视唱教程》等6部。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重大或重点科研课题6项。创作和发表新音乐风格大中型作品《第一交响曲》、《古词四首――为声乐和管弦乐而作》、《四重奏》、《有感――圆号和钢琴》等。曾应邀赴德国、法国、英国、奥地利、日本、白俄罗斯等国家和港澳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校际访问。
学术论文
1、托斯拉夫斯基有控制偶然的作曲技法专题研究系列论文:《双级控制论-》、《论鲁托斯拉夫斯基的宏节奏结构》、《有限偶然的微节奏组织》、《鲁托斯拉夫斯有控制的偶然对位研究》、《基于音程级原则的十二音和弦》等。
2、代音乐复调技法系列研究之论文:《论线性对位》、《论单声复调及其织体构成》、《论多调性对位》、《论多节拍对位》等。
3、专题研究:《帕勒斯特里那复调性弥撒曲》、《赋格系统探微》、《论艺术教育学科系统》等50余篇。
学术著作
《作曲技术理论与实践》(2006)
《复调音乐基础教程》(1997)
《现代音乐视唱教程》(2003)
《调性视唱教程(1―4册)》(2004)
《识谱视唱教程》(2006)
《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程》(2002)
主讲课程
《复调音乐理论》(研究生专业课)
《对位法》及《赋格曲写作》(作曲系本科专业课)
《现代复调音乐》(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视唱练耳理论》(研究生专业课)
《现代音乐视唱听觉分析》(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西方现代音乐鉴赏》(研究生公共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