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礼锐的个人简介
毛礼锐(1905―1992)字振吾,
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青原区新圩镇的一个贫困的家庭里。
1919年考入江西省立第六中学。
1924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教育系,攻教育原理。
1929年毕业后,应聘为南昌鸿声中学副校长。后任江西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师范科主任兼实验小学校长。在教学实
个人履历
毛礼锐(1905―1992)字振吾,
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青原区新圩镇的一个贫困的家庭里。
1919年考入江西省立第六中学。
1924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教育系,攻教育原理。
1929年毕业后,应聘为南昌鸿声中学副校长。后任江西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师范科主任兼实验小学校长。在教学实
践中,毛礼锐感到所学的东西还远远不够,为了吸取更多的知识,他决定自费去外国留学。
1935年自费赴英国留学,入伦敦皇家学院教育系。
1936年转赴美国密执安大学教育学院攻读硕士课程。
1937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先后受聘为河南大学、四川教育学院、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中央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系主
任、院长。
1949年后,受聘为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教授。
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教育系教育史教研室主任。曾参加学制建设、教育科学规划
和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写工作。
1992年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享年88岁。
主要著作
毛礼锐影响最大的学术领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毛礼锐主编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教育史简编》和六卷本的《中国教育通史》,多次再版印刷,成为全国师范院校的重要教材与必读参考书。
毛礼锐的论文代表作主要有:《汉代太学考略》、《论语教育论文试解》、《论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被收入到陈学飞主编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儒家的“教学论”初探》、《论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起源与教育性质问题》和《我国学校是怎样产生的?》分别被收入到瞿葆奎主编的《教育学文集》《教学》、《德育》《教育与教育学》卷的有和等论文。
主要著作有:
毛礼锐著:《民生教育哲学大纲》,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1943年版。
毛礼锐著:《地方教育行政指南》。
毛礼锐著:《欧美高等教育的趋势》。
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编:《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1―6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986、1987、1988、1988、1989年版。
沈灌群、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家评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贡献
河南大学期间,在以范文澜、冯友兰、董作宾、冯景兰、罗章龙、郭绍虞、罗廷光、萧一山、樊映川、毛礼锐、姜亮夫、嵇文甫、任访秋、党鸿辛等一大批专家学者、院士为代表的名师执教下,河南大学已培养了40余万名各类专门人才。在河大校友中,有34位成为院士,上百人担任或曾经担任过副部级以上的领导职务,不少校友如侯镜如、袁宝华、王国权、赵毅敏、尹达、邓拓、白寿彝、杨廷宝、高济宇、姚雪垠、周而复、吴强、马可、赵九章、梁光烈等都成为蜚声中外的社会名家。
社会评价
毛礼锐学贯中西,纵览古今,平生著述颇丰,学科涉猎面极广。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对教育史领域的精深细致的学术贡献,同时横贯了诸多教育学科,无论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哲学,还是比较教育、教育管理学都颇有心得,多有建树,治学领域博杂而独擅其长。
毛礼锐潜心从事教育史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研究立场和方法,主张广泛开展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和多方法的研究,开拓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途径,重视探讨教育史学方法论的变革,积极探索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建立。
从教育史学具体的研究领域看,毛礼锐于外国教育史,留下了《中世纪世界教育史》的专著和研究杜威等西方教育思想家的论文;于中国近代教育史,毛礼锐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评价,在改革开放之初对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史学学风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