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皇帝)

时间:2023-12-11 01:46:04编辑:雅博君

刘裕(皇帝)的个人简介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汉代楚元王刘交之后 ,南北朝时期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后功高震主,篡晋自立,建立南朝刘宋政权。隆安三年(399年),参军起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致力于北伐,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征服仇池国和林邑国。永初元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宋,定都建康,南朝开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开创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重大贡献,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东晋初,刘家避难,从彭城迁居京口。刘裕幼年时,家境已十分贫困。他年轻时,以耕地为业,兼做樵夫、渔夫及卖履小贩。干的是被人瞧不起的力气活,有时还出门做些小买卖,赚钱养家糊口。由于家境贫寒,也常受人欺负。但这种经历使得刘裕懂得劳动民众的疾苦并具有冒险求利的性格。刘裕后来从军,初为北府旧将孙无终部,后来作战勇敢,当了孙无终麾下的一名司马,成为北府军的一位下级军官。

初露锋芒

刘裕初为北府旧将孙无终的司马,事迹不显 。安帝隆安三年(399)十一月, 孙恩从会稽(今 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 。晋廷忙派 谢琰、 刘牢之前往镇压。 谢琰是著名的 陈郡谢氏家族中的人物, 刘牢之则为 淝水战役中大破前秦 苻坚的北府名将。大概因为 孙无终的荐举,刘裕转入 刘牢之的麾下,当了一名参军。在转战三吴的几年中,刘裕屡充先锋,每战挫敌,其军事干略得到初步显露。他不仅作战勇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且指挥有方,富有智谋,善于 以少胜多。当时诸将纵兵暴掠,涂炭百姓,独有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因讨乱有功,刘裕被封为建武将军,领下邳太守 。他率水军继续追讨 孙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平定桓玄

孙恩起兵, 消耗了晋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这给盘踞长江上游军事重镇 荆州、虎视三吴、伺机而动的 桓玄以可乘之机。元兴元年(402), 桓玄举兵东下,攻入建康,杀 司马元显,收夺 刘牢之兵权,以其堂兄 桓修代之 。 刘牢之惧祸而逃 ,后 自缢身亡。刘裕审时度势,暂投 桓玄以行韬晦。由于刘裕屡建军功,于北府旧部中颇有声望,故 桓玄也不敢小视他。次年十二月, 桓玄篡位,更对刘裕款待备至,恩宠有加 。

桓玄的妻子刘氏颇能识人。她多次对其夫说:「刘裕行止有龙势虎志,看问题不同凡响,不会久居人下,宜尽早除之。」 桓玄却说:「我欲荡平 中原,非此人不行,怎好杀他?等关陇 平定,再作计议。」正在 桓玄盘算之际,刘裕也在暗中图谋 桓玄了。他约 何无忌、 刘毅等人于广陵(今江苏扬州)、 历阳(今安徽和县)、京囗、 建康四处举事,克期齐发。

元兴三年(404)二月, 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百余人首先在京囗发难,杀死 桓修。 刘毅也于广陵得手,诛 桓修之弟桓弘。接着,众人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 桓玄见情势不妙,挟持 晋安帝,轻舟逃逸江陵。三月,刘裕率兵进入 建康,坐镇京师,指挥各路人马乘胜西进。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 桓玄被逼逃往 西川,为益州都护 冯迁所杀。

掌握大权

义熙元年(405年),刘裕遣使到后秦,要求后秦归还之前占领的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淮北诸郡,后秦皇帝姚兴可能鉴于西面战事吃紧,不想再在东面又与刘裕为敌,于是答应将淮北的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十二郡全部归还给东晋。

义熙二年(406年),刘裕因功受封为豫章郡公,食邑万户,获赏绢三万匹。他的僚佐只比原太傅谢安府的僚佐低一等。

义熙四年(407年)正月,因王谧去世,刘裕听从幕僚刘穆之劝言,入朝商议继任人选。最终获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入掌朝政大权。

铲除异己

408年,襄城太守 刘敬宣,受刘裕之令,率兵5千攻西蜀。秋七月,兵入 三峡中,遣 巴东太守以2千人出外水(今 岷江);他与鲍陋、文处茂、时延祖等率主力由 垫江(今 合川)走内水( 涪江),转战至黄虎(今 射洪一带),成都只有500里。这里,后秦 姚兴也遣 平西将军姚赏, 南梁州刺史 王敏将兵2万人入援;西蜀国主谯纵也派 辅国将军 谯道福,率众拒险死守。两军相持60余日,晋军不能进,且军中食尽,又疾疫流行,“死者大半,乃引军还”。

409年,谯纵接受后秦的封赏为蜀王。次年,谯纵以 桓谦( 桓玄族党)为荆州刺史,以 谯道福为 梁州刺史,起兵2万攻东晋的荆州。后秦 姚兴也令前将军 苟林统骑兵前来相助。并派人与东面 卢循相通。

谯道福攻破巴东(今 奉节),杀死晋的守将时延祖等。 桓谦率兵进入荆州,招集旧部,得2万余人,进驻江陵西北的 枝江。 苟林的骑兵在 寻阳击败入援建康的司马镇之,进军到江陵东南的江津。晋的荆州、江陵处于两面夹击之中;晋都建康又受到 卢循的进攻,不但没有援兵,音信也阻隔不通;守 嘉陵江的荆州将士也在另谋去就,这个形势对晋军十分不利。守嘉陵江的 刘道规首先安定部众,他向众将士说:"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若欲去者,本不相禁。"他这样一讲,反而没有人走了。恰好,这时 雍州刺史鲁宗之率数千人由襄阳南下援 江陵。有人还怀疑鲁宗之有异图, 刘道规则单骑往见,并委之以守江陵的重任。他则率统全军之众,首先攻击西北的 桓谦。迅速战败 桓谦,回师打败苟林,取得了这次 反击战的完全胜利。谯纵经此失败后,再也无力向东晋进攻了,西蜀也就很快的走向了它的末日。

统一南方

西灭西蜀

411年后蜀军败回 四川。412年,东晋刘裕又筹划取蜀,以 西阳太守 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率宁朔将军 臧熹、 河间太守 蒯恩、下邳太守 刘钟,起兵2万攻后蜀。出发前,刘裕与 朱龄石根据前次 刘敬宣走内水相持失败的教训,订下诱蜀人防内水,主力走外水的速战之策。为了防止风声早播、蜀人审得虚实,刘裕具一锦函,旁书“至白帝乃开”。

东晋朝廷对谯纵割地称王非常仇视,三次派大军征讨。义熙二年(406年),东晋大将 毛修之率兵入蜀,在今 渠县一带被谯纵部将击退。义熙四年(408年)晋大将 刘敬宣率大军再次入蜀,在离成都500里的黄虎被谯纵部将击退。 义熙九年(413),东晋大将 朱龄石再率大军入蜀征讨谯纵,这一次晋军终于一直攻到成都。谯纵虽组织军民奋力抵抗,但晋军势大难敌,成都被 朱龄石攻破,谯纵自缢而亡。

414年,刘裕发兵攻占汉中,仇池一溃千里,请降归附,刘裕收复梁州。

南枭卢循

卢循, 孙恩妹夫,参加 孙恩起义。元兴元年三月, 孙恩投海自尽后, 卢循率义军余部数千人继续坚持斗争。 桓玄攻进 建康执掌东晋朝权后,为安抚 浙东,以 卢循为永嘉太守。卢表面受令,暗自扩展势力。五月, 卢循入东阳(今 浙江金华),被刘裕击败(参见 刘裕击桓玄之战)。元兴二年, 卢循派 徐道覆率军进攻东阳、永嘉(今浙江温州),被东晋建武将军刘裕击败,由海道南撤。三年十月, 卢循攻克 番禺(今 广州市)、始兴(今 广东 韶关西南),自称 平南将军,摄广州事。刘裕平 桓玄之乱后控扼 东晋朝政,于义熙元年(405年)四月,任命 卢循为广州刺史, 卢循姐夫 徐道覆为始兴相。义熙六年(410年)春, 卢循和 徐道覆乘刘裕北伐 南燕,后方空虚之机,实施北征。率军在始兴会合,然后分东 西二路北上,进入湘州(治今长沙)与 江州(治 寻阳,今 江西九江西南)诸郡,一路势如破竹,擒斩镇南将军 何无忌,大败荆州刺史 刘道规和 豫州刺史 刘毅等。义军10余万,声威大震。 徐道覆力主东进, 卢循犹豫数日才勉强同意, 遂自 桑落洲(今江西九江东北)进抵淮口(今江苏南京西北 秦淮 河口),逼近兵力不过数千的 建康,城内人心震恐,内外戒严。刘裕闻讯,自北伐前线急返京师,部署防卫。 卢循优柔寡断,贻误战机,义军兵临 建康近两月,兵疲粮乏;被迫于七月初南还 寻阳。十二月,被刘裕追及,大破于大雷(今安徽 望江)、 左里(今江西 都昌西北左蠡山下),被迫转而南向始兴、番禺撤退。

义熙七年(411年)二月,晋将 孟怀玉攻破始兴,义军骁将 徐道覆战死。 卢循久攻番禺不下,转往交州。此时交州刺史 杜瑗病亡,朝廷有诏令其子 杜慧度袭职,慧度尚未接诏, 卢循已袭破 合浦,径向交州捣入。慧度悉散家财,号召 中州文武六千人于石斡φ剑痪倩靼苈 卢循见大势已去,以酒毒死妻子,再杀死不愿殉死的美妾,投水自杀。 杜慧度得胜后,杀卢父,寻得 卢循尸身,把首级割下,再加上李脱等人头颅共七人,用小箱子精致包装,送往 建康。广州等大部分地区收复。

灭刘毅

刘毅(?~412),中国东晋 北府兵将领。字希乐,小字盘龙。彭城沛(今属江苏沛)人。曾为桓弘中兵参军。元兴二年(403) 桓玄代晋建 楚国, 刘毅与 孟昶、 刘道规等在广陵起兵反对,斩青州刺史桓弘 ,与刘裕攻入建康,为冠军将军。义熙六年(410),与农民起义军首领 卢循战于桑落洲(今江西九江东北长江中)大败,降为后将军。旋又为荆州刺史,据长江中游。他与刘裕协同讨平 桓玄,而功居其次,意常怏怏,求与裕抗衡。后刘裕受诏讨伐, 刘毅兵败,自缢于江陵,刘裕遂率军攻克江陵。

灭司马休之

司马休之(?~约417年)东晋大臣。字季豫, 河内温(今 温县)人。晋天兴五年(404年),任荆州刺史。后被 桓玄逼迫,投奔 慕容德。 桓玄被杀后,休之又回晋,仍任荆州刺史,在任为吏民所拥护。其子文思谋杀刘裕,被刘裕发觉,刘裕将文思交给休之,让他处置。休之上表请废文思,并写书信给刘裕以谢罪。神瑞中,裕杀休之子文宝、休之兄子 文祖,并率军进攻休之。休之举兵反抗,兵败率众投奔 后秦。 义熙十一年( 415年)四月,刘裕击败 司马休之四万军队,攻克江陵,直捣襄阳。休之父子、鲁宗之等逃往后秦依附 姚兴。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灭 姚泓, 后秦亡, 司马休之等数百人向司徒 长孙嵩请降,月余,卒于军队中。追赠征西大将军、 右光禄大夫,谥始平声公。

总结

刘裕自平定桓玄之乱后,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开始,带兵征讨 ,进行了消灭割据势力的统一战争。他先后攻破 南燕(今豫、鲁一带),杀了南燕王 慕容超,收复青州;南下击溃卢循,收复广州;攻克江陵,杀了割据者刘毅;力取成都,灭了割据者谯纵;直捣襄阳,赶跑了割据者司马休之。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至此, 自桓玄作乱以来,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灭亡,南方归为一统。东晋境内,全由刘裕势力统治了。东晋王朝早已名存实亡。

两伐中原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 祖逖、 庾亮、 殷浩、 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为了宋朝的强大,刘裕决定兴师北上。义熙五年(409),南燕主 慕容德死,其侄 慕容超袭位,纵兵肆虐 淮北,掳去晋两郡太守,驱掠百姓千余家。刘裕因此上表北伐。三月,他统领晋军向北挺进。

南燕大将 公孙五楼见晋师威猛,向 慕容超建议扼据大岘(今山东 沂水县),坚壁清野,但被拒绝。刘裕看准时机,冒险越过大岘山隘, 一举攻克临a(今属山东 潍坊),夺得大量辎重。接着,晋军将士在刘裕的亲自鼓动下迅速进击,直逼 燕都广固(今山东青州市益都街道)。 慕容超遁入城中坚守不出。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晋军一方面高垒重堑,将广固团团围住,以燕人之粮充实军用;一方面招降纳降,采取分化瓦解之策。 南燕大将桓遵兄弟及徐州刺史 段宏相继归附,尤其是 尚书郎张纲被俘,对刘裕十分有利,最后正是利用他所设计的攻城器械拿下燕都,活捉了 慕容超。刘裕以广固久守不降为由,入城后,尽杀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愤 。

齐境克服,刘裕本想停镇下邳,荡 河洛,但 孙恩妹夫 卢循复集 孙恩残部,败晋军于 豫章(今江西 南昌)。刘裕不得不班师回朝。回京后,先后督师镇压 卢循、剿灭割据长江中上游的 刘毅、 谯纵势力,逼走 司马休之,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来从未有过的一统局面。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一月,后秦主 姚兴死, 姚泓继位,内部叛乱送起,政权不稳。刘裕认为这是灭亡 后秦的良机。八月,刘裕以 刘穆之任尚书左仆射,内总朝政,外供军粮,自己率大军分四路北伐。九月,刘裕W达彭城。 龙骧将军 王镇恶、 冠军将军 檀道济领兵由淮、淝转向许、洛, 后秦诸屯守皆望风降附,晋军进展 神速。十月, 王镇恶军占领洛阳 。

次年正月,刘裕留其子 刘义隆镇守彭城,自率大军北上。此时 北魏派十万重兵驻守 河北,并以游骑骚扰晋军。刘裕在行军中,虽常设奇阵或用大弩强槊击败 魏军,但进军速度缓慢。 王镇恶军由洛阳进抵潼关后,为秦主力守险以阻, 檀道济军的粮道也为秦将 姚绍截断。晋军一时处于危境。王、檀向刘裕求援,而刘裕却为北魏军牵制,自顾不暇。幸得当地百姓的帮助,潼关晋军才转危为安。七月,刘裕摆脱 魏军,进至陕城;前锋 沈田子攻入武关,进屯青泥(今 陕西 蓝田)。八月,刘裕至潼关,与诸部会合 。

秦主 姚泓为缓解两面受敌的危局,谋划先消灭 沈田子军,再抵御刘裕,于是率步骑数万急趋青泥。 沈田子军本为疑军,不过千余人,但各自为战,骁勇异常,数次出击竟使 姚泓败还长安。此时, 王镇恶突破潼关防线,率 师直进,一举攻陷 长安城, 姚泓率群臣投降 。

攻灭南燕

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年)四月至次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燕都广固(今 山东青州西北)灭亡 南燕的著名战争 。

义熙五年正月,南燕帝 慕容超嫌宫廷乐师不够,欲对 东晋用兵掠取。二月, 慕容超轻启边衅,进击东晋 宿豫(今 江苏 宿迁东南),掠走百姓2500人。刘裕为抗击 南燕,外扬声威,于四月自 建康(今 南京)率舟师溯淮水入 泗水。

五月,进抵 下邳(今江苏 睢宁西北),留船舰、辎重,改由陆路进至琅邪(今山东 临沂北)。为防南燕以奇兵断其后,所过皆筑城垒,留兵防守。南燕鲜卑人恃勇轻敌,对晋军进入其境不以为虑。慕容超没有采纳 征虏将军公孙五楼“凭据大岘山(今山东沂山)之险,使晋军不能深入”或“坚壁清野”、“断晋粮道”之良策。六月, 刘裕未遇抵抗,过 莒县(今属山东日照),越大岘山。南燕主 慕容超先遣 公孙五楼、 贺赖卢及左将军 段晖等,率步、骑兵5万进据 临朐(今属山东潍坊)。 慕容超得知晋兵已过大岘山,自率步骑4万继后。燕军至临朐, 慕容超派 公孙五楼率骑前出,控制临朐城南的巨蔑水(今山东弥河)。与晋军前锋 孟龙符遭遇,公孙五楼战败退走。刘裕以战车4000辆分 左右翼,兵、车相间,骑兵在后,向前推进。晋军进抵临朐南,慕容超派精骑前后夹击。两军力战,胜负未决,刘裕采纳参军 胡藩之策,遣 胡藩及谘议参军 檀韶、 建威将军向弥率军绕至燕军之后,乘虚攻克临朐。 慕容超单骑逃往城南左将军 段晖营中。刘裕纵兵追击,大败燕军, 段晖等十余将被斩。 慕容超逃还广固。刘裕乘胜追击北上,攻克广固外城。 慕容超退守内城。刘裕筑围困之,招降纳叛,争取民心,并就地取粮养战。 慕容超被困于广固内城,先后遣尚书郎 张钢、 尚书令 韩范,驰往 后秦求援。七月,后秦主 姚兴派卫将军 姚强率步、骑兵l万,与 洛阳( 河南洛阳东北)守将 姚绍汇合,统兵共救 南燕。并遣使向刘裕宣称, 后秦以10 万兵屯洛阳,若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刘裕识破 姚兴虚张声势,不为所动。不久, 姚兴被夏主刘勃勃击败于贰城(今陕西 黄陵西北),遂令姚强撤 周长安(今西安西北)。 慕容超久困于广固,不见 后秦援兵,欲割大岘山以南与东晋为条件,称藩于 东晋,刘裕不允。 南燕大臣 张华、封恺、 封融及尚书 张俊相继降晋。

九月,刘裕截获为借兵去 后秦的韩范,使其绕城而行,以示 后秦救兵无望,城内 南燕守军惊恐。十月,燕臣张纲被俘,晋军制成 飞楼、 冲车等各种攻城器具,加强攻防能力。

六年二月,南燕 贺赖卢、 公孙五楼率军挖地道出击晋军,被击败,退回内城。刘裕乘机四面攻城, 南燕尚书 悦寿打开城门迎降,晋军攻入广固内城。 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走,被晋军追获,送至 建康斩首, 南燕亡。

伐灭后秦

东晋 义熙十二年、后秦 永和元年(公元416年)八月十二日,刘裕率军自 建康出发,各路大军也相继按预定策划出动 。

收复洛阳

九月,刘裕率军进至彭城(今 江苏徐州)。前锋 王镇恶、 檀道济军也进展顺利,自进入秦境以来所向皆捷。秦将王苟生以漆丘(今河南商丘以北)降于王镇恶军;徐州刺史姚掌以 项城(今河南 沈丘)降于檀道济军;后秦新蔡(今河南新蔡)太守董遵坚守城邑不降, 檀道济攻克该城,将董遵斩杀,旋即攻克了重镇许昌(今河南 许昌东),俘获颍川太守姚垣及大将 杨业。与此同时,建武将军 沈林子军,自 汴水进入黄河,襄邑(今河南 睢县)董神虎率领1000多人响应晋军。沈林子随即与他共攻仓垣(今 河南开封北),攻克了该城,后秦兖州刺史 韦华降服。十月,晋军进占了 阳城(今河南 登封东南)、 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 王镇恶、 檀道济两军旋即会师于 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 汜水镇)。后秦镇守于洛阳的 征南将军 姚玻平扇酥脸ぐ睬缶取:笄刂 姚泓命 越骑校尉 阎生率骑兵3000、 武卫将军姚益南率步兵1万增援洛阳,并令并州牧 姚懿自蒲阪(今 山西永济西)进屯 陕津(今山西 平陆东南,即古 茅津渡),以为声援。此时,宁朔将军赵玄向 姚步ㄒ樗担骸敖窠芤嫔睿饲楹Ф恢诠巡坏校舫稣讲唤荩虼笫氯ヒ印R松阒钍淌 金墉不下,晋必不敢越我而西,是我不战而坐收其利也。” 姚驳乃韭硪τ砑爸鞑狙只帧⒀铗远屎 赵玄,便暗中与 檀道济相通,极力反对赵玄的建议,并怂恿 姚卜直朗馗鞯亍 姚仓屑疲烧孕直1000前往防守 柏谷坞(今河南 偃师东南),以 广武将军石无讳东至巩城(今河南巩县西南)防守。继之,成皋、 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皆降于晋军, 王镇恶、 檀道济、 沈林子等军由成皋顺利西进。石无讳进至石关(今河南偃师西),得悉晋军已至,便退兵洛阳;赵玄与晋军战于柏谷坞,兵败战死。十月二十日,檀道济军逼近洛阳,二十二日姚渤龀墙到L吹兰梅 秦军4000多人。此时后 秦越骑校尉阎生和 武卫将军姚益南正率部赶赴洛阳途中,得知洛阳失守,不敢再向前进。

刘裕原先命令前锋军攻取洛阳,且待后续主力到达之后再继续西进。但 王镇恶等见 后秦内乱纷起,潼关守军薄弱,便当机立断,不待刘裕大军到达,分兵两路西进。一路王镇恶军至渑池(今河南 洛宁西),派部将 毛德祖进攻秦弘农太守尹雅,于蠡吾城(今河南 洛宁西),生擒尹雅,王镇恶军迅速进抵潼关(今陕西 潼关北)城下。另一路 檀道济、 沈林子部,自陕(今河南 陕县)北渡黄河,向蒲阪(今山西永济西)进攻。 后秦河北太守薛帛逃往 河东, 檀道济等军进攻蒲阪,被守将后秦 并州刺史尹昭击退,檀命别将再攻匈奴堡,又被秦将辅国将军姚城都击败。此时, 后秦以 东平公 姚绍为太宰、 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改封鲁公,率 武卫将军姚鸾等步骑兵5万防守潼关,又命姚驴率部增援蒲阪。沈林子认为,蒲阪城池十分坚固,兵力众多,难以很快攻取; 王镇恶孤军于潼关,不如南下与 王镇恶合军攻打潼关,潼关既破,尹昭不攻自溃。 檀道济同意 沈林子的意见,遂引军自蒲阪南下。三月 檀道济、 沈林子军到达潼关。 姚绍率兵出战, 檀道济、 沈林子将秦军击败,斩俘秦军1000多人。 姚绍退兵定城(陕西潼关西30里),凭险据守,告诉众将说:“ 檀道济等兵少势弱,孤军深入。敌只能坚守城池,以待后援。我分兵断其粮道,当可将敌坐擒。”于是,便派将军姚鸾截断大路,以阻止晋军的粮运。

姚鸾先派将军尹雅与晋军战于 潼关之南,被 晋军战败生擒。三月初四日, 沈林子乘夜率勇锐士卒偷袭姚鸾军营,杀姚鸾及秦军数千人。 姚绍又派 姚赞屯兵于河上,欲断晋军水运。 沈林子再率军进击, 姚赞兵败,逃回定城。此时,秦将薛帛举 河曲降晋,不久,晋军给养不继,军心浮动,全军顿兵坚城,不得前进,军中纷纷提议撤军东归。此时,将军 沈林子按剑怒斥说:“今许、洛已定,关右将平,事之成败,系于前锋。且大军尚在远方,敌军兵众气盛,想要撤军,也难以安全退走。我决心单独率部继续完成受领的使命。” 王镇恶等人遂镇定下来,派出使者驰告刘裕,请求速派援军,运送军粮。使者晋见刘裕,刘裕以魏紧跟于黄河北岸并进,威胁重大,而拒绝派兵增援。 王镇恶等于是亲至弘农(今河南 灵宝北)动员民众,捐献军粮,才解了缺粮之危,军心趋于安定。四月, 姚绍再次命长史姚治、宁朔将军安鸾、护军姚墨蠡、河东太守唐小方率2000人屯守河北的九原,企图再断晋军粮道,又被 沈林子击败。姚治、姚墨蠡、唐小方均被斩首,其全军几乎丧尽。 姚绍听说姚治等人兵败身亡,悲愤已极,发病呕血,将兵权交予东平公姚赞之后死去。旋即,姚赞率兵偷袭沈林子军,又被 沈林子击败,双方形成相持局面 。

借道北魏

刘裕亲率大军于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正月离开 彭城(今江苏徐州),自 淮水、 泗水进入 清河。三月初八,刘裕以 左将军向弥率部分兵力屯于黄河重要 渡口`H(今山东 东阿西北),自率大军进入黄河; 魏军为防止晋军于黄河北岸上陆向魏进击,也以数千骑兵沿 黄河北岸跟随刘裕军西行,凡漂流至北岸的晋军人员,均被魏 军擒杀。刘裕数次派兵上岸攻击魏,刚一登岸, 魏军便逃离岸边。为击败 魏军的袭扰,刘裕命数千勇士,车百乘,由丁J和宁朔将军 朱超石率领,携带强弓利箭,登上黄河北岸,列阵而进。 魏军立即前来进攻,魏将 长孙嵩率骑兵3万四面围攻晋军。晋军拼力死战, 魏军被利箭射杀者甚众,死尸堆积遍地,魏将阿 薄干被斩,魏兵败退走。 朱超石率宁朔将军 胡藩、 宁远将军 刘荣祖追杀,又斩俘1000多人。四月中旬,刘裕进至洛阳,为防止 魏军的袭击,在洛阳停军两个月,部署后方的防卫。七月,刘裕进至陕地(今河南 三门峡),将军 沈田子、 傅弘之进入 武关(今陕西 商县南),后秦守将逃走。 沈田子等军进占青泥,后秦命 给事黄门侍郎 姚和都屯兵于i柳(今陕西 商县西北),阻击沈田子军。

i关激战

八月,刘裕大军进至阌乡(今陕西潼关东)。刘裕顾虑 沈田子等军力薄弱,为使其更好地牵制和吸引秦军兵力,便派将军 沈林子率军前往支援。此时, 沈田子等正准备攻击i柳。后秦主 姚泓本欲率军迎击刘裕军于潼关定城,但顾虑 沈田子等军突袭其侧背,于是决定先率军消灭沈田子军,然后再倾全国之军迎击刘裕的主力大军。八月, 姚泓所率数万骑兵,突然进至青泥(在i柳附近)。 沈田子得知 姚泓率大军而来,欲乘秦军刚刚到达,向其攻击。 傅弘之认为敌众我寡,不应出击。 沈田子说:“兵贵用奇,不必在众。且今众寡相悬,势不两立,若彼结围既固,则我无所逃矣。不如乘其始至,营陈未立,先薄之,可以有功。”于是,决定先率自己本部兵马向敌攻击, 傅弘之跟随于后。沈田子军被秦军重重包围, 沈田子激励士卒奋力拼杀,大败秦军,斩秦军1万多人。 姚泓率 败军退返长安。当沈林子军到达i柳时,姚泓军即已退走,于是, 沈田子与 沈林子合军共追秦军。关中许多郡县见 姚泓兵败,暗中纷纷降于晋军。

攻克长安

八月初二,刘裕到达潼关,即以 朱超石为河东太守,命其与振武将军徐猗之于河北会合薛帛,共攻重要战略渡口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后秦 平原公姚璞与 姚和都击败晋军,斩了徐猗之, 朱超石逃回潼关。此时, 王镇恶请求率领水军从黄河入 渭水,逼向长安。刘裕采纳了他的建议。王镇恶军出发后,正值后秦恢武将军姚难由香城(今陕西 大荔东)率军西撤, 王镇恶跟踪追击。 姚泓率兵由 霸上到达石桥(长安城洛门东北),接应姚难;以 镇北将军姚疆和姚难合兵守卫泾上(今陕西高陵境),迎击王镇恶军。 王镇恶命将军 毛德祖率部攻击,将秦军击败。姚疆战死,姚难逃回长安。东平公姚赞得知晋军迫近长安,便率军由定城退往郑城(今陕西 华县)。刘裕大军随之逼近。后秦主姚泓见长安危急,自己尚有数万军队,可以抗击晋军。遂令姚丕军防守渭桥(长安城北),胡翼度军防守石积(长安城东北),姚赞军防守霸东(霸水东岸),姚泓自己率军守卫逍遥园(长安城西)。八月二十三日, 王镇恶乘蒙冲小舰进至渭桥,弃船登岸。当时,由于渭水湍急,大部舰船皆被冲走。 王镇恶乘势激励部众说:“吾属并家在江南,此为长安北门,去家万里,舟楫、衣粮皆已随流。今进战而胜,则功名俱显;不胜,则骸骨不返,无他歧矣,卿等勉之!”于是,身先士卒,率军进击姚丕军。姚丕战败,姚泓率兵来救,与姚丕败兵互相践踏,也不战而溃。姚谌等皆战死,姚泓单骑逃回宫内。王镇恶军由 平朔门(长安北门)攻入长安城,姚泓与 姚裕率数百骑逃奔 石桥。东平公姚赞得知姚泓兵败,率众往救,士众皆溃逃。八月二十四日,姚泓率群臣至王镇恶军营投降,至此, 后秦便宣告灭亡。

长安内乱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率军攻破长安。同年冬天,刘穆之病逝。可刘裕想要向西继续征伐,于是汇集在长安的文武将佐讨论,表露出自己原本想要继续西征的愿望和对后方因刘穆之逝世而生乱的忧虑,当时大部分人不赞成继续北伐。刘裕遂决定统兵移镇彭城,留下一万人镇守长安。刘裕出关移镇彭城,留守军内乱,418年,关中被赫连勃勃夺去,刘裕的军队退至潼关。这次北伐,胜利是巨大的,关中虽失去,自潼关东至青州,却成为宋朝的疆土。经过两次北伐,潼关以东、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的大片地区,为刘裕据有。后来宋魏间战争,多在这些土地上进行,使长江流域得到较为长期的安静。

前朝之鉴

北伐中原为历代南朝英雄的梦想,刘裕无疑是其中英杰,但长安得而复失,除了用人不当外,兵种的不利不能忽视,以南朝兵卒水军之锐,沿黄河进抵关中,长安可以通过野战一股而下,但据守极难,一则长安城池大,分兵受则不足,合并聚则乏粮,后来赫连勃勃的征讨军势,采取的并非下政攻城,而是以游骑断潼关、青泥等归路,使其南方将士思归,士气衰而败之。

因此,占长安光靠守城是不可取的,唯有同胡夏一战,但结合胡夏的特点,骠勇的骑士并非后秦可比,如果没有过硬的骑兵部队,或者如李陵一样有备而来的五十万矢,是难以有优势的,因此,长安失守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置于刘裕篡位说等皆不足据,他回到彭城后,数年后才篡位,没有必要置二十万大军不顾。

其实前朝桓温即有过趋长安不攻的教训,刘裕无非是体验了一回教训,根据刘裕征讨南燕只身回建康平叛来看,刘裕去彭城,似乎可以理解为改革兵制的一种尝试,另有一套方案,这一点用王镇恶守长安可见一斑,但只怪长安失守的过快,刘裕来不及反应,关中守军,除段宏,毛德祖,王仲德等少数将领率军退至潼关外,其余皆没。

成功之因

南燕是鲜卑贵族慕容氏建立的国家,在今山东和河南东部,以广固(今山东益都)为都城,屡次南侵, 东晋的北边很不安宁。义熙五年(409年),刘裕亲率大军北伐,水陆并进,连破燕军。次年二月,就灭掉 南燕。

后秦是 羌族贵族建立的国家,在今陕西、甘肃和河南西部,以长安为都城。 桓玄、 谯纵叛乱,都得到 后秦的支持。义熙十二年(416年), 后秦的统治集团发生争权斗争,刘裕乘机出兵 两路,于次年八月攻破长安,灭掉后秦。

刘裕伐 南燕时,“河北居民荷戈负粮至者,日有千数。”伐后秦时,军粮不继,“百姓竞送义粟”,使晋军“军食复振” 。可见这两次出兵都得到北方汉族人民的欢迎和支援。

回师原因

《南史》和《宋书》记载:刘裕攻下长安后,本打算在长安休息,经略赵、魏两地,不想十一月,刘裕最重要心腹和谋臣,坐镇京城的前将军刘穆之突然去世,刘裕后院起火,顿感后路无托的危险,于是留下一万人,率主力部队回师彭城。

对于刘裕收复长安之后,撤军回师的原因,向来说法不一。大体有以下几种看法:

篡位说

北魏官方史书《魏书》认为:刘裕北伐只为篡位获取政治资本,因此刘裕回建康是为急于篡位。

但是刘裕回建康是过了两年之后才称帝,并没有急于篡位。刘裕回师主要是因朝中最重要的心腹刘穆之突然病逝,刘裕顿感后方空虚,遂回师。

“篡位说”有一重大史实错误,《宋书》,《晋书》,《南史》,《资治通鉴》均记载刘裕并不是回师建康而是回师彭城。《魏书》也并未明确记载刘裕回师的地点,只不过被后世一些史家附会,导致以讹传讹。

攘外先安内说

吕思勉却认为 刘裕急急篡位的说法只是史家附会王买德的话 说:“宋武代晋,在当日,业已势如振槁,即无关、洛 邑之绩,岂虑无成?苟其急于图,篡平司马休之后,迳篡可矣,何必多伐秦一举?武帝之于异己,虽云肆意翦除,亦特其庸中佼佼者耳,反之子必尚多。刘穆之死,后路无所付托,设有窃发,得不更诒大局之忧?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则武帝之南归,亦不得訾其专为私计心也。义真虽云年少,留西之精兵良将,不为不多。王镇恶之死,在正月十四日(应为十五),而勃勃之图 长安,仍历三时而后克,可见兵力实非不足。 长安之陷,其关键,全在王修之死。义真之信谗,庸非始料所及,此尤不容苟责者也。

今人看法

后来的齐梁陈三代开国之君,他们都没北伐,为什么他们当住了皇帝,后来的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在没当皇帝之前建立过很大的功业吗?他们照样篡位。刘裕要是想当皇帝,需要通过北伐吗?他北伐之前,平定孙恩起义,平定桓玄之乱,在北伐后秦之前刘裕不光把 南燕给灭了,还把西蜀,卢循,刘毅等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扫平。这个功劳已经够大的了,刘裕之前东晋时期哪个有过这么大的功业。当个皇帝易如反掌,难道他还需要再灭一个后秦再来当皇帝吗? 所以并非是为了篡位。

称帝建宋

巨大的事功,使刘裕在朝廷的地位显赫无比。他先后受封 相国、 宋公,加九锡,位在诸侯王之上。义熙十四年(418)十二月,刘裕令心腹鸩弑安帝,立 司马德文为傀儡皇帝。元熙二年(420),刘裕迫 司马德文禅让,即皇帝位,建国号大宋,改元永初,是为武帝。

刘宋永初元年(420年),鉴于林邑国(今越南南部)屡次侵犯交州,刘裕遣交州刺史杜慧度率军南征林邑国,宋军深入林邑国(今越南南部)境内,歼灭了林邑国的大半士兵,痛击林邑,林邑请降,并向宋廷致送大象、金银、古贝等礼物。永初二年(421年),林邑王阳迈一世遣使到宋廷入贡,并获刘裕册封。

即位之后,以司马氏前车之鉴,宋武帝削弱强藩,集权中央。有鉴于荆州屡为 祸乱之源,便裁并荆州府的辖区,限制其文武将士的额员。为防止权臣乱政,他特下诏:凡日后大臣外出征讨,一律配以朝廷军队,军还交回朝廷。世族隐匿户囗,减少官府收入 ,武帝下令整顿户籍,厉行土断之法。规定政府所需物资,不准像过去那样滥行征发,而是派有关官员以钱购买。适当降低农民租税,废除苛繁法令,让百姓在宽松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发展生产。魏晋以来,皇室、官府崇尚奢华。由于是孤寒出身,武帝知道稼穑艰辛。他平时清简寡欲,对珠玉车马、丝竹女宠十分节制。一次,长史 殷仲文陈述朝廷应备音乐,武帝以没有闲暇、且不会欣赏为由予以推脱。殷仲文劝他经常听听自含欣赏,得到的回答是:「正以解而好之,故不习之。」 宁州进献琥珍枕,光洁华丽,武帝听说琥珀可以疗伤,令人捣碎分发将士。他平时穿着十分随便,连齿木屐,普通裙帽;住处用土屏风、布灯笼、麻绳拂。为了警诫后人,他在宫中悬挂了少儿时使用过的农具、补缀多层的破棉袄。后来,他的孙子孝武帝 刘骏看见这些东西,讥诮祖上是「乡巴佬」。

永初三年(422)五月,武帝刘裕曾计划于此年出征北魏,但未及出兵便突然病重,至五月,武帝刘裕病逝,时年五十九,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病重去世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在此年出征北魏,结果还未来得及出兵,刘裕便患病,[4] 期间,曾短暂病愈。但至五月,刘裕便已病重,遗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助太子刘义符。五月癸亥日(6月26日),刘裕在西殿崩逝,享年六十岁。七月,葬于丹阳建康县蒋山的初宁陵,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为政措施

改革弊政

刘裕从他掌权时起,到他代晋做了皇帝,曾对当时积弊已久的政治、经济状况有所整顿。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整顿吏治他当时罢掉或处死的官吏有许多是士族或皇族出身。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严厉惩罚,甚之处死。

二、重用寒人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直掌握在王、谢、庾、桓 四大家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所谓“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选出的官吏多是无才无识之辈。刘裕掌权后,下令改变这种状况,要求按照 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 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 赵伦之等。

三、继续实行“土断”,抑制兼并刘裕于义熙九年(413年)再次实行“土断”政策。除 南徐、 南兖、南青三州都在 晋陵(今江苏镇江、 常州一带)界内,不在土断之列外,其余都依界土断。多数侨置郡、县被合并或取消。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 侨人。对于势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清查。还禁止豪强 封锢山泽、乱收租税,人民可以任意樵采捕捞。

四、整顿赋役制度 刘裕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凡是州、郡、县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占据屯田、园地的,一律废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与民和市”,照价给钱,不得征调。还减轻杂税、徭役等。

刘裕对政治、经济的整顿,对劳动人民的痛苦亦有所减轻。

当政业绩

刘裕当政位时期,吸取了前朝土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并采取了很多措施,巩固帝位,这也显示了这位创业之君的治国才能。

在吏治上,刘裕 于永初二年(421年)三月,规定“荆州府置将不得过二千人,吏不得过一万人;州置将不得过五百人,吏不得过五千人。兵士不在此限”(《宋书 武帝本纪》)。这是由于 东晋末年,置官滥乱,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刘裕及时对此进行了制止。在法制上,刘裕对东晋以来苛刻的刑法也进行了改革,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下诏“刑罚无轻 重,悉皆原降”(《宋书 武帝本纪》)。

刘裕十分关心百姓生活,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如在同年八月“蠲租布二年”(《宋书?武帝本纪》)。在平定 刘毅时,也曾下令减免税役。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

刘裕本虽是行伍出行,识字不多,但非常重视教育。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下诏:“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尚于此;发蒙启滞,咸必由之。故爰自盛王,迄于近代,莫不敦崇学艺,修建庠序。自昔多故,戎马在郊,旌旗卷舒,日不暇给。遂令学校荒废,讲诵蔑闻,军旅日陈,俎豆藏器,训诱之风,将坠于地。后生大惧于墙面,故老窃叹于子衿。此《 国风》所以永思, 《 小雅》所以怀古。今王略远届,华域载清,仰风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主者考详旧典,以时施行”(《宋书?武帝本纪》)。从而巩固 宋国的统治,同时也改善了社会风气。他是东晋南北朝,颇有作为,成就最大,最有建树的皇帝。他所做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元熙二年(420)称帝。东晋末,群雄并起,经籍散乱,他率兵入关前,广收图籍,加之府藏所有,仅4 000卷。刘裕北伐过程中将流落中原各地的图书悉数收藏运回建康,又下令对赤轴青纸、文字古拙之书,亦加收藏以传后世,到刘宋初年,官方所藏的书籍已达到6万多卷。对汉文化典籍和书籍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南朝宋国家藏书的基础。在位3年,庙号高祖。

军事水平

刘裕是在战术上敢于创新的军事家,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巧妙布阵,利用优势弥补了自己的短处,使“ 却月阵” 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术,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刘裕在战中的军事思想具体表现在:在战术革新上,他吸取了早期阵法的不足,大胆地将水军用于阵中,利用水军的优势来克制骑兵,开创了战术史上的新篇章。在战术指挥上,他采取弧形方式列阵,增加抵抗能力,又将弩、槊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杀伤力。在兵力配置上,他将几个兵种结合起来,协同作战,以水军为后援、以战车列阵御敌、以步兵杀伤敌人、再以骑兵发起追击。在作战指导上,他适时选择战机,利用 魏军的挑衅,做到“临境近敌,务在厉气”⑾;十分巧妙地选择战场,使自己能够安全占据制高点;利用阵中士卒的心理,将其置之死地,以绝士卒后退之心;抓住敌人迟疑之机,迅速派兵跟进布阵;利用魏军的人多势众的心理,示弱纵敌;取胜后又及时派兵增援,适时发起追击。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刘裕部署周密,水路各军配合密切,谋略运用完美,战术使用得当,使强大的 魏军铁骑无机可乘,处处被动,堪称战术史上的奇迹。

刘宋疆域

刘宋初期,因刘裕在 晋朝末期收复北方的青、兖、司三州,大致拥有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成 为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一个王朝。自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已为南朝版图, 江淮流域得到保障,这是 祖逖、 桓温、 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

文化措施

1.发展教育

刘裕本虽是行伍出行,识字不多,但非常重视教育。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下诏:“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尚于此;发蒙启滞,咸必由之。故爰自盛王,迄于近代,莫不敦崇学艺,修建庠序。自昔多故,戎马在郊,旌旗卷舒,日不暇给。遂令学校荒废,讲诵蔑闻,军旅日陈,俎豆藏器,训诱之风,将坠于地。后生大惧于墙面,故老窃叹于子衿。此《国风》所以永思, 《小雅》所以怀古。今王略远届,华域载清,仰风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主者考详旧典,以时施行”(《宋书·武帝本纪》)。从而巩固刘宋的统治,同时也带来了全社会注重学校教育,改善社会风气的结果。

2.广收遗散书籍

自西晋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以来,先前的许多汉文化的书籍和典籍遗散大半,十去七八九。刘裕北伐后秦前,加之府藏所有,当时的东晋藏书仅4000卷。刘裕北伐过程中将流落中原各地的图书悉数收藏运回建康,又下令对赤轴青纸、文字古拙之书,亦加收藏以传后世,到刘宋初年,官方所藏的书籍已达到6万多卷。对汉文化典籍和书籍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奠定了南朝宋国家藏书的基础。

个人作品

据传,刘裕撰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佚。

后世评论

总评

公元383年 秦晋 淝水之战是 东晋十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战后北方再度陷于分裂,战乱蜂起,南方东晋政权在侥幸的胜利面前并没有振作起来,以司马氏为代表的士族奢迷酒色,罢默贤臣,按人当道,使“晋政宽弛,纲纪不立,豪族陵纵,小民穷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在这个时候,一个本来不惹人注目的寒门 庶族地主刘裕“奋起寒微”,依靠军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权,登上历史舞台,他和他周围的人们组成的寒人武士集团,开创寒人掌权的局面。公元420年灭掉东晋,建立南朝第一个朝代刘宋政权。在刘裕入朝执政到称帝的二十年中,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力矫晋时弊政,加强集权,铲除分裂割据势力,努力发展经济,并在此基础上两次北伐,消灭南燕、后秦,使南方出现一百多年来没有过的统一。其子刘义隆(宋文帝)继续刘裕的政策,终于出现“ 元嘉之治”这个分裂时期的大治盛世。当时北魏的大政治家 崔浩曾把刘裕与曹操相提并论,他指出:“刘裕之平祸乱, 司马德宗之曹操也。”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则认为:“裕之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u2019u2019近代大师鲁迅先生说他是南朝唯一值得肯定君主。

刘裕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为中国军事史做出过重大贡献,是时势造就的英雄。刘裕是东晋南北朝,颇有作为,成就最大,最有建树的皇帝。他所做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历史评价

崔浩:①“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 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②“刘裕者,司马德文之曹操也。”

沈约:“汉氏载祀四百,比胙隆周,虽复四海横溃,而民系刘氏,虑祝从星ǚ钪摹N何渲币员冢誓茏铺炖欢υ怂涓模裎赐骸<拔菏宜ス拢狗墙嵯隆=赘ㄖ蚧首逯郎弥厝ǎ没跻怠V劣谒巫媸苊逶角澳!=陨缑砟锨ǎ蝗ネ跏遥ü莨樘ǜā>浪浯妫魍眯弧;肝滦鄄鸥鞘溃咭皇保贫χ狄殉桑烊酥摹W运挂院螅烂只瑁雷涌浠龆耍猿善淠┬疲感逶顺耸保右韵雀钢担蚧锩宋抟煨摹8咦娴胤腔浮⑽模谖抟宦茫讳ぱ男佐灞虢涮欤皇Ь晌铮锬谇逋猓Ω袂睢V劣谥邮渖裉旄奈铮褚讶ソ煊谘涌抵酰κ稻猜遥质庀涛踔K怨Щ矢哐罚透骸H舴蚶滞扑椋└杷骸⒔善涿咦媸掌涫狄印J⒃眨

李延寿:“晋自社稷南迁,王纲弛紊。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桓温雄才盖世,勋高一时,移鼎之业已成,天人之望将改。自斯以后,帝道弥昏,道子开其祸端,元显成其衅末。桓玄乘时藉运,加以先资,革命受终,人无异望。宋武地非齐、晋,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剪暴,诛内清外,功格上下。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校之魏、晋,可谓收其实矣。然武皇将涉知命,弱嗣方育,顾有慈颜,前无严训。少帝体易染之质,禀可下之姿。外物莫犯其心,所欲必从其志。纵非学而能,危亡不期而集。其至颠沛,非不幸也。悲哉!”

裴子野:“宋高祖武皇帝以盖代雄才,起匹夫而并六合,克国得隽,寄迹多於魏武,功施天下,盛德厚於晋宣,怀荒伐叛之劳,而夷边荡险之力。 ”

虞世南:“宋祖以匹夫挺剑,首创大业,旬月之间,重安晋鼎,居半州之地,驱一郡之卒,斩谯纵於庸蜀,擒姚泓於崤函,克慕容超於青州,枭卢循於岭外,戎旗所指,无往不捷。观其豁达宏远,则汉高之风;制胜胸襟,则光武之匹。惜其祚短,志未可量也。”

朱敬则:“刘裕天锡神勇,雄略命世,不待借思汉之讴,未暇假从周之会。同盟二十七,愿从一百人。雷动朱方,风发竹里。龙骧虎步,独决神襟。长剑一呼,义声四合。荡亡楚已成之业,复遗晋久绝之基。祀夏配天,不失旧物,虽古人用兵,不足加也。至乃网罗俊异,待物知人,动必应时,役无再举,西尽庸蜀,北划大河。自汉末三分,东晋拓境,未能至也。”

司马光:“帝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被服居处,俭于布素,游宴甚稀,嫔御至少。尝得后秦高祖从女,有盛宠,颇以废事;谢晦微谏,即时遣出。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岭南尝献入筒细布,一端八丈,帝恶其精丽劳人,即付有司弹太守,以布还之,并制岭南禁作此布。公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之物。内外奉禁,莫敢为侈靡。”

何去非:“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灵宝于旧楚,定刘毅于荆豫,灭南燕于二齐,克谯纵于庸蜀,殄卢循于交广,西执姚泓而灭后秦,盖举无遗策而天下惮服矣。北方之寇,独关东之拓跋,陇北之赫连耳。方其入关,魏人虽强,不敢南指西顾以议其后。”

辛弃疾:“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李贽:“自是定乱代兴之君。”

王夫之:“宋武兴,东灭慕容超,西灭姚泓,拓跋嗣、赫连勃勃敛迹而穴处。自刘渊称乱以来,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经营百年而无能及此。后乎此者,二萧、陈氏无尺土之展,而浸以削亡。然则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气者,唯刘氏耳。举晋人坐失之中原,责宋以不荡平,没其挞伐之功而黜之,亦大不平矣。”

夏曾佑:“二十四史中,人主得国之正,功业之高,汉高而外,当推宋武,不得以混壹之异,而有所轩轾也。”

章炳麟:“雪中原之涂炭,光先人之令闻,寄奴、元璋之绩,知其不远。”

范文澜:“刘裕所创的宋朝,皇帝独掌大权,主要辅佐,多选用寒门,原来的高门大族,只能做名大权小的官员,难得皇帝的信任。削弱士族的政治势力,实行皇帝 专制的中央集权,宋朝国内的统一程度远非强藩割据的东晋朝所能比拟,政权大大 增强了。当时鲜卑拓跋部落统一黄河流域,出现强大的魏国,如果没有统一的汉族政权,鲜卑人几次大举南侵,很有可能并吞长江流域,摧残发展中的经济和文化。所以,刘裕消灭纪纲不立、豪强横行的东晋朝,建立起比较有力的宋朝,对汉族历史是一个大的贡献。”

白寿彝:“刘裕不仅以武功显赫于当时,而且在一些政治措施上,他也很有建树。宋武帝刘裕是南朝众多帝王中在治理国家方面卓有成效的一个。刘裕时期,是刘宋的兴盛时期,也可以说是南朝的兴盛时期。”

家族成员

世系

据《宋书·本纪第一》,刘裕为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刘交生红懿侯刘富,刘富生宗正刘辟强,刘辟强生阳城缪侯刘德,刘德生阳城节侯刘安民,刘安民生阳城侯刘庆忌,刘庆忌生阳城肃侯刘岑,刘岑生宗正刘平,刘平生东武城县令刘某,刘某生东莱太守刘景,刘景生明经刘洽,刘洽生博士刘弘,刘弘生琅邪都尉刘悝,刘悝生定襄太守刘某,刘某生邪城县令刘亮,刘亮生北平太守刘膺,刘膺生相国掾刘熙,刘熙生开封县令刘旭孙,刘旭孙生武原县令刘混,刘混生东安太守刘靖,刘靖生彭城郡功曹刘翘,刘翘生宋武帝刘裕。

家庭成员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父亲刘翘东晋彭城郡功曹,追谥宋孝帝。生母赵安宗追谥孝穆皇后。继母萧文寿追谥孝懿皇后。平辈二弟刘道邻官至太尉,封长沙王。卒赠太傅,谥号“景”。三弟刘道规字道则,官至征西大将军,封南郡公,于刘裕篡晋前去世,谥号“烈武”。后追赠大司马、临川王。――后妃臧爱亲生刘兴弟,刘裕的结发之妻,追谥武敬皇后。张阙生刘义符、刘惠媛,后为皇太后、营阳王太妃。孙氏封修华,生刘义真。胡道安生刘义隆,后追赠婕妤、章皇太后。王氏封修容,生刘义康。袁氏封美人,生刘义恭。吕氏封美人,生刘义季。孙氏封美人,生刘义宣。子辈长子刘义符晋时为刘裕世子,刘裕篡位后为皇太子,并在其死后继位,不久被废为营阳王,随后被杀。史称宋少帝。次子刘义真晋封桂阳公,宋时封庐陵王,官至司徒,少帝时被废为庶人,不久被杀。三子刘义隆晋时封彭城公,宋时封宜都王,官至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后被徐羡之推举为帝。庙号世祖,谥号文皇帝。四子刘义康封彭城王,官至司徒、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执掌朝政,但后来被贬处江州,更因范晔谋反之事被废为庶人。后又因胡诞世等人欲奉刘义康谋反而被宋文帝杀害。五子刘义恭封江夏王,官至太宰,宋前废帝时与柳元景密谋废帝而被前废帝肢解杀害。六子刘义宣曾参与讨平刘劭之乱,官至中书监。后任荆湘二州刺史,起兵谋反败被捕,于狱中自杀。七子刘义季封衡阳王,官至征北大将军,刘义康被废后酗酒终日。任徐州刺史时,即使北魏南侵仍只饮酒。长女刘兴弟会稽长公主,嫁徐逵之。次女刘荣男吴兴长公主,嫁王偃。三女广德公主――四女宣城公主嫁周峤。五女新安公主嫁周峤。六女吴郡公主始安公主死后嫁褚湛之为继室。七女富阳公主嫁徐乔之。八女始安公主嫁褚湛之。九女刘惠媛义兴长公主。幼女刘欣男豫章长公主,先嫁徐乔,后嫁何r。

籍贯记载

1.《 宋书》:高祖武皇帝讳裕…彭城县 绥舆里人;

2.《 南史》: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彭城县 绥舆里人;

3.《 魏书》:岛夷刘裕…自云本彭城彭城人;

4.《 全宋文》:“帝姓刘讳裕…彭城县绥舆里人”;

5.《 太平御览》:高祖武皇帝姓刘氏,讳裕,彭城 绥舆里人;

6.《 册府元龟》:宋高祖武帝姓刘氏彭城县绥里人;

7.《 资治通鉴》:初,彭城刘裕,生而母死,父翘侨居京口;

8.《 苏轼文集》:刘裕,彭城人也;

9.《 世说新语笺疏》:宋高祖兄弟世为彭城绥里人…彭城于春秋属宋…其地为清之江苏徐州府铜山县;

10.《 水经注疏》:冠军将军,彭城刘公之子也,登更筑之。(守敬按: 此以武帝为彭城人,称彭城刘公)。

11《 廿二史札记》:宋武本丹徒 京口里人,少时伐荻新洲,又尝负刁逵社钱被执,其寒贱可知也。

12.《 中国通史》: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

轶事典故

人物传说

甘露降生

传说刘裕出生时有神光照亮室内 ,当晚还降 甘露。 徐爰《宋书》曰:高祖武皇帝姓刘氏,讳裕,彭城绥舆里人。夜生,有神光之异。是夕,甘露降於墓树。尝游 下邳,遇一沙门于逆旅,沙门言及中原事故,因云:“江表寻当丧乱。”高祖曰:“便遂至乱亡,当有拯之者不?”沙门曰:此疮难治,先有良药,当以相与。”因取怀中黄散裹留之。沙门既去,高祖追而望之,倏忽不见。以黄散治疮,一傅而愈。馀散宝录之,被金疮辄用,有验。晋陵人韦叟,少以占相为事,其言多验,尝相高祖,曰:“君当立,主方伯。”久之,又曰:“君相辄进,贵不可言,惟愿富贵无相忘。”

国号曰宋

刘裕家族世居彭城,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旧地,所以刘裕建国号为“宋”。

天子之气

刘裕曾到京口竹林寺 ,并独自躺卧在寺内讲堂内。一众僧人竟看见他上面有五色龙形物体出现 ,大感吃惊并告知刘裕,刘裕则十分高兴起说:“僧人是不会说谎的。 ”有言曲阿、丹徒有天子之气,而刘翘的墓就在丹徒,当时一个叫孔恭的人擅长占卜墓穴吉凶,刘裕一次就在父亲墓前问孔恭,孔恭就言那是不平凡的墓地。刘裕听后更为自负 。更刘裕又觉得身边总有两条小龙,连旁人也曾看见过,至刘裕名声渐高时,小龙也变大了 。

寄奴射蛇

时珍曰∶按 李延寿《南史》云∶宋高祖 刘裕,小字寄奴。微时伐荻 新洲,遇一大蛇,射之。明日往,闻杵臼声。寻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林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主为刘寄奴所射,今合药敷之。裕曰∶神何不杀之?曰∶寄奴王者,不可杀也。裕叱之,童子皆散,乃收药而反。每遇金疮敷之即愈。人因称此草为 刘寄奴草。

不擅文才

刘裕不善文采,所以刘毅曾在宴会中特地赋诗:“六国多雄士,正始出风流。”特意展示其文学造诣胜过刘裕。刘裕书法亦差,曾被刘穆之规劝,并在其指示下改写大字。[81] 《书史会要》称其“书法雄逸”

不信神o

刘裕不信神o,登位后更曾下令将民间庙宇拆毁,只有先贤以及以有勋德的人的庙祠才得豁免。刘裕去世前患病,群臣上请刘裕祈求神o庇佑,但刘裕不接受,只派了谢方明去太庙告知祖先。

顾念旧情

昔日刘裕曾欠下士族刁逵三万钱,无力偿还,被刁逵抓着。王谧则去见刁逵,并替刘裕偿还欠款,刘裕才得释放;而当时刘裕既无名声亦贫贱,不被其他具名望人士看重,唯有王谧去与他结交。王谧后在桓玄篡位时奉天子玉玺及册文给桓玄,并颇受礼侍。刘裕攻下建康后,王谧因在桓楚任高职,甚得宠待,故很不安心,最终出奔。然而刘裕没有向王谧问罪,并念及昔日恩情,请武陵王司马遵追还王谧,并让其官复原职。而昔日为其债主的刁逵,在桓楚任豫州刺史,并为桓玄收捕起义失败的诸葛长民。他在桓玄败后出奔,终被部下抓住,可是刁氏一族接着却遭诛杀,只有刁聘获赦。不久后,刁聘因谋反而被诛,令刁氏族灭。

崇尚节俭

在生活上,刘裕崇节俭,不爱珍宝,不喜豪华,宫中嫔妃也少。宁州地方官曾经奉献琥珀枕,是无价之宝,他并未奉以为宝。在出征后秦时,有人说琥珀能够治疗伤口,他就命人将它砸碎,分给将领作为治伤药。平定关中后,他十分宠爱美女姚氏(后秦天王姚兴的侄女)。大臣谢晦劝谏他不要因女色而荒废政务,他当晚就将姚氏送出宫去。后来刘裕进封宋公,东西堂将要放置以金涂钉钉制的局脚床,但刘裕以节为由而改用铁钉钉制的直脚床。又一次广州进贡一匹筒细布,刘裕因其过于精巧瑰丽,制作必定扰民,故此下令弹劾献布那郡的太守,将布匹送还并下令禁止再制作这种布。刘裕因患有热病,常常要有冰冷的物件去降温,于是有人就献上石床。刘裕躺上冰冷的石床,感到十分舒服,但又感木床已经很耗人力,大石头要磨成床就更甚了,于是下令将石床砸毁。刘裕更加下令将自己昔日的农具收起,留给后人。其子宋文帝一次看见,得知内情后大感惭愧。而其孙孝武帝刘骏拆毁刘裕生前的卧室而f玉烛殿,发现床头上有土帐,墙上挂着葛布制的灯笼及麻制蝇拂,袁称许刘裕有俭素之德,但刘骏没有说什么,只说:“老农夫有这些东西,已经过于富裕了。”

不忘发妻

臧爱亲是刘裕的结发妻子。臧爱亲的祖父臧汪曾任尚书郎、父亲臧俊是一个郡功曹。臧爱亲出嫁的时候,刘裕还是京口的一个布衣平民,不但穷苦潦倒,而且好斗性猛令乡人侧目,可以想象小家碧玉的臧爱亲在婚后过得有多艰难。 婚后不久,臧爱亲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刘兴弟。没有子嗣并不曾影响刘裕对结发妻子的情意,而臧爱亲面对奢华所表现出来的节操,更深得刘裕的敬重。但夫妻重聚后的日子并没有多长久,义熙四年正月,臧爱亲病逝于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年四十八岁。刘裕对患难发妻的早逝非常痛心,当他称帝之后,他追封已经辞世十二年的臧爱亲为“敬皇后”,至其死时都不再设皇后。刘裕逝世时,仍然不忘这位曾与他共患难的妻子,临终时他留下遗诏,将臧爱亲的棺木从丹徒迎至南京,与他合葬,称初宁陵。

首开恶例

在刘裕代晋建宋前,前代的禅位君主都得以保全性命。而至刘裕称帝后,晋恭帝司马德文被降为零陵王。仅在一年后,刘裕便派亲兵将其用棉被闷死。正如胡三省所评:“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此后相沿成习,禅位的君主都保不了性命。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刘宋末年,齐王萧道成要求宋顺帝刘准禅位,并且派部将王敬则率军进宫。刘准对王敬则说:“准备杀死我吗?”王敬则说:“只是让您到另外的宫殿中居住罢了。您家先前取代司马氏一家(指刘裕代晋建宋事)也是这样做的。”刘准明白已无存活的可能,便流泪说:“但愿我今后生生世世永远不再生在帝王家中!”萧道成称帝不久后,刘准便被杀害。

彭城赋诗

初,武帝引 谢晦为太尉主簿,从征关洛。帝于彭城大会,命纸笔赋诗,晦恐帝有失,起谏帝,即代作曰:“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于是群才并作。武帝将北伐,登城属咏,谢晦诵 王粲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 长安。悟彼《 下泉》人,喟焉伤心肝。”不觉流涕,因之辍驾。

建立宗庙

宋武帝初受晋命为宋王,建宗庙于 彭城,依魏、晋故事,立一庙。初祠高祖开封府君、曾祖 武原府君、皇祖东安府君、皇考处士府君、武敬臧后,从诸侯五庙之礼也。既即尊位,及增祠七世右北平府君、六世相国掾府君为七庙。

重视乡党

刘裕即位后给家乡实行免租政策,宋武帝《复彭沛下邳诏》:“彭、沛、下邳三郡,首事所基,情义缱绻,事由情奖,古今所同。彭城桑梓本乡,加隆攸在;优复之制,宜同丰、沛,其沛郡、下邳,可复租布三十年。”另外刘裕一直重用故乡之人,如《入京城令》:“预是彭沛乡人赴义者,并可依刘主簿。”(《宋书·刘锺传》。义旗将建,高祖版刘锺为郡主簿,明日从入京城,将向京邑,高祖令云。)

修缮祖坟

刘裕, 楚元王后,故修治其墓,墓在徐州 楚王山。中书黄门侍郎 傅亮还受命作《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曰:“楚元王积仁基德,启藩斯境(汉书曰: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异母少弟也。汉立交为楚王,王彭城。)…可蠲复近墓五家,长给洒扫。便可施行。”

人物性格

刘裕高七尺六寸,气质奇特 。

刘裕行军法令严明,军队军容齐整,绝不扰民。而他在军事行动的分析亦常常精准无误,例如伐南燕时料定燕军不会据守大岘山抵抗,而慕容德果然否决 公孙五楼守大岘的计划。命令朱龄石征伐西蜀时亦预计敌方会猜测晋军循内水进攻,必以重兵守 涪城,于是指令要从外水进攻,改派疑兵引诱涪城重兵,以图直取成都。最终亦正如刘裕预计那样,朱龄石成功绕过涪城重兵,直取成都,获得胜利 。

在生活上刘裕崇节俭,不爱珍宝,不喜豪华,宫中嫔妃也少。宁州地方官曾经奉献 琥珀枕,是无价之宝,他不稀罕。在出征 后秦时,有人说 琥珀能够治疗伤口,他就命人将它砸碎,分给将领作为治伤药。平定关中后,他得到了美女姚氏(后秦天王 姚兴的侄女),十分宠爱。臣下 谢晦劝谏他不要因女色而荒废政务,他当晚就将姚氏送出宫去。后来刘裕进封宋公,东西堂将要放置以金涂钉钉制的局脚床,但刘裕以节为由而改用铁钉钉制的直脚床。又一次广州进贡一匹筒细布,刘裕因其过于精巧瑰丽,制作必定扰民,故此下令弹劾献布那郡的太守,将布匹送还并下令禁止再制作这种布。刘裕因患有热病,常常要有冰冷的物件去降温,于是有人就献上石床。刘裕躺上冰冷的石床,感到十分舒服,但又感木床已经很耗人力,大石头要磨成床就更甚了,于是下令将石床砸毁。刘裕更加下令将自己昔日的农具收起,留给后人。其子 宋文帝一次看见,得知内情后大感惭愧。而其孙 宋孝武帝拆毁刘裕生前的卧室而迪玉烛殿,发现床头上有土帐,墙上挂著葛布制的灯笼及麻制蝇拂,袁称许刘裕有俭素之德,但孝武帝没有说什么,只说:“老农夫有这些东西,已经过于富裕了。”

刘裕不擅文才,故刘毅曾在宴会中特地赋诗:“六国多雄士,正始出风流” 特意展示其文学造诣胜过刘裕。刘裕书法亦差,曾被刘穆之规劝,并在其指示下改写大字。

刘裕不信 神o,登位后更曾下令将民间庙宇拆毁,只有先贤以及以有勋德的人的庙祠才得豁免。刘裕去世前患病,群臣上请刘裕祈求神o庇佑,但刘裕不接受,只派了 谢方明去太庙告知祖先 。

昔日刘裕曾欠下 刁逵三万钱,无力偿还,被刁逵抓着,王谧则去见刁逵,并替刘裕偿还欠款,刘裕才得释放;而当时刘裕既无名声亦贫贱,不被其他具名望人士看重,唯有王谧去与他结交。王谧后在桓玄篡位时奉天子玉玺及册文给桓玄,在桓楚任司徒,更获封公爵,甚为礼侍。刘裕义军攻下建康后,王谧仍任司徒,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但王谧既因在桓楚任高职,甚得宠待,故很不安心,最终出奔。然而刘裕没有向王谧问罪,并念及昔日恩情,请武陵王司马遵追还王谧,并让其官复原职。而昔日为其债主的刁逵,在桓楚任豫州刺史,并为桓玄收捕起义失败的诸葛长民。他在桓玄败后出奔,终被部下抓住,可是刁氏一族接着却遭诛杀,只有刁聘获赦,然而不久刁聘亦因谋反而被诛,令刁氏族灭。

刘裕身为 皇帝,性格孝道廉杰,开明大度,生活极为简朴。史书称他“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宋书·武帝本纪》)。

其简朴至此,以致后代子孙 刘骏称其为“田舍翁”。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刘裕北伐后秦时,宁州人献琥珀枕,光色甚丽。刘裕知献琥能治伤,便将 琥珀枕捣碎分给将士。刘裕灭后秦后,得姚兴从女,刘裕对她非常宠爱,几乎误了政事。后来 谢晦谏说此事,刘裕马上将其赶走。 宋台建好后,有人上奏要把东西堂施局脚床,钉银涂钉, 刘裕听了认为浪费,只同意用直脚床,钉铁钉。刘裕衣着简朴,常常拖着连齿 木屐,在 神虎门散步,左右从者不过十余人。他的儿子早晨向他请安,也不拘于礼,常穿着平常衣服。他睡的床,床头挂的是土布做成的帐子,墙壁上挂着布做的灯笼,麻绳做的拂灰扫把。为告诫后人,他命人将年轻时耕田用过的耨耙之类的农具藏人宫中,以使后人知稼穑之艰难。大明年间(457年-464年),孝武帝 刘骏见此情景,与自己所追求的浮华豪奢有天壤之别,感到刘裕寒酸之极。说:“田舍公得此,以为过矣”(《宋书·武帝本纪》)。

相关争议

针对刘裕北伐动机的争议,《宋书》对刘裕北伐的动机的记载是“顿驾关中,经略赵、魏” 。将刘裕北伐视为“诛内清外,功格区宇”的收复中原的大业来称赞[96] 。后世也有一些史家附会《魏书·岛夷传》的看法,认为刘裕北伐只为篡位获取政治资本。但是《晋书.文苑.郭澄之传》明确记载:“(刘裕)既克长安,裕意更欲西伐,集僚属议之,多不同。”表明刘裕当时攻下长安后是想要继续西征的。同时根据裴子野《宋略》记载:刘裕代晋称帝后曾计划在422年出征北魏,彻底肃清北狄,但是还未来得及出兵,当年五月刘裕就病逝,北伐取消。

因此,刘裕如果北伐仅仅为了篡位,他何必篡位登基之后还想着要北伐?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认为关于刘裕北伐只为篡位的说法只是一些史家附会王买德的话,不合逻辑缺乏凭证,他认为刘裕北伐后秦前的功绩和威望足以代晋称帝。他认为如果刘裕真的急于篡位,在平定司马休之后完全可以称帝,没必要再北伐。他以“攘外者必先安内”,认为刘裕攻下长安后南归,是基于当时迫不得已的情形,刘穆之的突然离世,等于刘裕的后路就无托了。[98] 后来史实也表明,刘裕南返后并没有急于篡位,而是直到两年之后才称帝。《魏书》作为北魏的官方正史,以北朝鲜卑族为正统,称刘裕等汉族帝王为岛夷[99] ,极尽诋毁抹黑,其对南朝史实记载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根据唐朝李延寿的《南史》记载,刘裕攻下长安后是想要留在长安经略西北,继续发兵向北攻打赵魏之地,无奈朝中最重要的心腹刘穆之突然病逝,刘裕后方空虚且子嗣尚幼,以防有变不得已留下一万人,率领主力部队南返[100] 。司马光《资治通鉴》在《南史》的基础之上,认为刘裕开始确实是想留在长安,经略西北,但是刘裕身边的那些文武将佐很多却有强烈地思归之心,加上刘穆之突然逝世,使刘裕感到后方空虚,于是东还彭城。

综合来看,刘裕北伐后秦只为篡位说不尽合理。刘裕北伐后秦之前,已结束了东晋长期存在的以“荆扬之争”为核心的地方藩镇坐大割据的局面,同时还击退了林邑对交州的侵犯,而且还用外交手段迫使后秦君主姚兴归还淮北十二郡。在北伐后秦前,他的功绩已经如日中天,不需要为称帝而倾全国之力去灭后秦。《资治通鉴》还记载刘裕攻克长安时就提出过迁都洛阳的提议。

钱穆在《国史大纲》就曾分析过刘裕北伐不能统一中国的原因:“裕之北伐,在廷之臣,无有为裕腹心者。裕所以不能从容据长安以经营北方者亦在是。要之江南半壁,依然在离心的倾向上进行。诸名族虽饱尝中原流离之苦,还未到反悔觉悟的地步。”刘裕即使有收复北方的意图和决心,但当时东晋国内在此问题却是离心的,江南的士族和大臣早已习惯偏安,不愿回归北方,也瞧不起刘裕寒族的出身,处在后方的他们难以与他处于同一战线上。即使跟随刘裕北伐的文武群臣中,也没有多少人有彻底收复北方的心思。据《晋书·郭澄之传》记载:刘裕攻下长安后,想要继续西征,但身边的文武群臣却多有不同意见。《资治通鉴》也记载,刘裕到长安时,提议迁都洛阳,同样遭到随从大臣的反对 。

以此可以看出,当时东晋国内对收复中原的议题并没有太大兴趣,对回归北方他们更是充满排斥。所以钱穆说这才是刘裕不能统一的根本原因。刘穆之在后方镇守,或许刘裕还可以暂时压住这种内部离心的倾向,但刘穆之一死,后方空虚,刘裕顿感压力,这时前线大多数人又不赞同继续北伐,思归心切,权衡利弊,刘裕遂做出东返彭城(并不是建康)的决定,这个决定本身就耐人寻味。但不管怎么说,刘裕北伐取得的成就不容磨灭,后来关中虽复失,但河南,山东,淮北已划入南朝版图。将南朝的防线推进到了潼关、黄河一线,保障了江淮流域。后来的宋魏间战争,多在这些土地上进行,使长江流域得到较为长期的安静,为元嘉之治的出现提供了北部疆域屏障,仍然是历史上取得最大成果的北伐。

上一篇:刘盼盼(演员)

下一篇:妮科莱·瓦伊迪索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