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少

时间:2023-12-10 06:03:53编辑:雅博君

刘少少的个人简介

刘少少(1870~1929),原名鼐和,字少珊,湖南善化人。青年时代就学于岳麓书院,为湖南学改徐仁铸所赏识。1905年戊戌政变后留学日本,习法政,期间协助杨度创办《中国新报》并撰有《苦政治与改治家》等文,开始办报活动。1909年回国任北京《帝国日报》编辑,开始用“少少”笔名撰写政论鼓吹立宪,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武昌起义后,先后担任《湖南公报》、《公言》、《中华》等报刊的编辑、记者、主笔。1915年拒绝了袁的贿买,辞定天津,并发表文章反对帝制。 1918年后受聘为北京大学讲师,研究老庄哲学,有报界“怪杰” 之称。

思想言论

刘少少之文庄谐杂出,时杂日语,但务出己意,不阿时论。 民初三位名记者,黄远生长于纪事,其夹叙夹议,皆有趣味,又擅长描写社会百态。

刘少少,则长于评论,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文章“务出己意,不阿时评”。他曾为《帝国日报》、 《中华日报》等撰稿,并在北大主讲“太极图说”,思想接近于立宪派。

生平事迹

刘少少少年时贫困无家,住在岳麓书院院舍中,曾随提督方有升参加援越之战,战后,仍居岳麓,敝衣破履,扃室读书,为文时有新思,迥绝意表。维新变法时,得到学使徐仁铸的赏识。

于1898年岁试,选拔为第一名。

1905年留日,学法政。

1906年曾协助杨度主办并首著文篇,论政家苦乐,赞许日本故相坂垣退助,退助奉书请见刘少少,刘少少由此名声大振。

1909年回国后,应邀任北京《帝国日报》编辑,取“少年中国之少年”之义,以“少少”为笔名,撰写政论,鼓吹宪政,开始在新闻界崭露头角。刘少少在日本《帝国日报》多处撰文,文才卓著,竟至无人不知。

1911年武昌起义后,一度返湖南,任共和党报纸《湖南新报》和杨怀中、徐持立等教育界人士主办的《公言》杂志的编辑。

袁世凯当政,开始专权自恣,不少士子谀颂袁世凯以为袁为当世英雄,刘少少独著万言书,斥责袁世凯内欺清室,外逛民党,卑劣非人。

1915年袁世凯欲称帝,杨度等组织筹安会,杨度借袁世凯之名任命刘少少为咨议,每月支俸千元。刘少少谢绝这种不明不白之钱,逃往天津,并著文攻击杨度说:“吾誓不与乱臣贼子为伍。”与杨度绝交,后又著《袁世凯论》,斥责袁世凯为曹操、王莽之流,一时各报争相刊载,刘少少之名达于舆论顶峰。

1917年3月4日段祺瑞罢政居天津,某日,刘少少寄信给段祺瑞,称“今日能救中国者,惟有阁下;能助阁下成大业者,惟有小生,而吾二人不得合并,岂非天耶。”段祺瑞得书,立马驱车候刘少少于法源寺寓庐,并请他到天津的寓所,亲布坐垫,询以治国之道。等到段祺瑞重掌政权,更对刘少少优礼以待。

1918年,北大校长蔡元培亦曾请刘少少前临研究所,讲授老庄之学。

1929年,刘少少病逝北京,年59岁,贫困而无以为葬。

轶事典故

据说在袁世凯称帝时,刘少少有一纸满城争说的《袁世凯论》,他揭露袁氏“用种种方式,或以金钱,或以禄位,或以虚荣心,买人心,塞人口。――乘有地位,利用社会心理之弱点,能敢于制造自己权势之人也”, “国民党人为刊数万纸,广发京津间”,成为一时洛阳纸贵的妙文。此前宋教仁被刺,刘少少也曾疾书一纸《断与忍之分》,斥责凶手“其手段至卑劣,其心理极愚忍,殆为野蛮人而近于兽境者也,果使得之,非报以极刑以维人道不可”云云,为读者所称道不已。

人物评价

民国初年,黄远庸、林白水、邵飘萍、刘少少四位新闻记者,号称民初“报界四杰”(亦有黄远生、徐彬彬、刘少少为“报界三杰”之说)

易石甫赠诗给刘少少说:“京国咸知刘少少,比阎古古赵闲闲,好色性情真佛海,著书位业定仙山。”

李肖聃(李淑一父亲)曾为刘少少作传。李肖聃说:刘少少名盛时,所著文章,日本杂报,多相转述,其袁世凯论,国民党人为刊数万纸,广发津京间,袁令警吏密捕,赖杨度力解得免。平居独喜自负,尝语士友,吾精思著文,精究道要,尝屈伏海西学者。而最后竟以穷死,所欲著书,多未成,其文之存者,又无人搜求,终至散落。

上一篇:刘晓燕(作家)

下一篇:毛晋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