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瑾

时间:2023-12-09 14:44:03编辑:雅博君

刘文瑾的个人简介

刘文瑾,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硕士、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巴黎第十大学哲学博士资格候选人。2009-2010年度法国人文之家“赫尔墨斯(Hermès)”项目访问学者暨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宗教及文艺理论;尤其关注犹太-基督教思想与当代法国哲学、文艺理论的对话,关注道德与文学、政治与审美的互动关系。

个人资料

刘文瑾,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硕士、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巴黎第十大学哲学博士资格候选人。2009-2010年度法国人文之家“赫尔墨斯(Hermès)”项目访问学者暨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后。

科研项目

1、独立主持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道德崩溃与现代性危机――围绕列维纳斯、阿伦特和帕托契卡”(批准号:12CZX050)。

2、独立主持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0YJC751053)“法国当代文论中的u2018他者u2019诗学”。

3、独立主持2010年上海市哲学社科青年项目(2010EWY003)“列维纳斯与布朗肖、德里达的他者诗学比较”,已结项。

4、2009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作为文论家的列维纳斯研究”,已结项。

5、参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11项目第二期”项目“法国文学与宗教”(秦海鹰主持),负责子课题“艺术与偶像崇拜”,已结项,文章收入北京大学《欧洲文学论丛》第六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宗教及文艺理论;尤其关注犹太-基督教思想与当代法国哲学、文艺理论的对话,关注道德与文学、政治与审美的互动关系。

主要成就

专著《列维纳斯与“书”的问题:他人的面容与“歌中之歌”》,(北京:三联书店,2012),获上海市第十二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博士论文“他人的面容与u2018歌中之歌u2019:列维纳斯文学思想研究”(2008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个人作品

专著

《列维纳斯与“书”的问题:他人的面容与“歌中之歌”》,(北京:三联书店,2012)

发表论文

“恶的u2018升华u2019:审美现代性的主体精神”,《人文杂志》,2015年第9期。

“宽恕如何可能:关于《密阳》的神学反思”,《基督教文化学刊》第33辑,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中心,2015年

“基督教与自由主义的生活之道”,《知识分子论丛》第十一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

“布朗肖与灾难的书写”,《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7月12日,B01版。

“列维纳斯与别样的上帝:兼论列维纳斯的思想同现象学和神学的关系”,《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A&HCI),第36辑,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12年(上)。

“文学作为对u2018人的乌托邦之预感u2019:列维纳斯论策兰”,《外国文学》,北京外国语学院,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

现代性与宗教的世俗化”(学术笔谈),《知识分子论丛》第十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元素与节奏:海子与荷尔德林的诗学比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现代知识人的爱情悲剧:重读《伤逝》”,《文化与诗学》第十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偶像崇拜:列维纳斯关于意识形态的哲学批评”,《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A&HCI),第10辑,台湾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2010(下)。

“欧洲精神的悲剧与列维纳斯的反思”,《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A&HCI),第33辑,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10年(下)。

“让我们彼此看见:巴黎观艾晓明、郭建梅获西蒙波娃奖感言”,《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10年第2期。

“奥斯维辛之后欧洲思想家关于u2018禁止表象u2019的哲学思考”,《哲学门》第十卷,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北大出版社,2010。

“列维纳斯语言观的犹太思想资源”,《犹太研究》第八辑,山东大学犹太教研究中心,2010。

“困难的自由:列维纳斯论希伯来人文主义”,《知识分子论丛》第九辑,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研究中心,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启蒙与现代主体的焦虑”,《知识分子论丛》第九辑,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研究中心,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列维纳斯论文学对哲学的启示”,《基督教文化学刊》第22辑,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中心,2009。(被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10第3期全文转载)

“他律与人类的成熟――从列维纳斯的思考看启蒙的意义与局限性”,《华东师大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3期。

“艺术与偶像崇拜――列维纳斯面对文学和艺术”,《文化与诗学》第八辑,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理论研究中心主办,北大出版社,2009。

“从诗与哲学的古老论争看诗的哲学――《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中的运气与伦理》述评”,《哲学动态》,中国社科院哲学所,2008年第12期。

“布朗肖与文学空间”,《跨文化对话》,总第16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

“卡夫卡:一个u2018洞u2019的寓言”,《多边文化研究》(第二卷),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

“语言学转向为传播学研究中社会性别问题探讨所提供的理论视野 ”,《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科院新闻学所,2000年第3期。

“一个话语的寓言:市场逻辑与90年代中国大众传媒话语空间的构造”,《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科院新闻学所,1999年第2期。

人物评价

读完语无伦次的戴从容,再读刘文瑾,简直是享受。她在《列维纳斯与书的问题》(三联书店)开头抛出的问题:“在一个充满历史灾难的世纪、一个生活意义被各种面目的意识形态和虚无主义涂抹的世纪,文学有没有可能穿越理论与现实的重重迷宫,摆脱来自于神秘或来自于美的诱惑,给我们的内在生命开辟一条道路,使这内在的生命还可以回应一种古老的、对人性中的爱与正义感的召唤?”

上一篇:吕建(汉末)

下一篇:尼古拉斯·盖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