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瞻的个人简介
卢瞻(1030―1085年),字潜圣,北宋惠北城山乡德音里八都峰尾卢厝(今泉港区峰尾镇诚平村)人,卢仁孙,卢锡(洛阳桥工程实际主持人之一)子,蔡襄的表弟。元v六年(1091年)特奏名进士。笃志力学,隐县西登高山,因号其峰曰高士。卢瞻为官清正廉明,德范熏陶向里。皇帝闻名召见,垂询安邦治国大计,卢瞻精辟奏议,皇上十分赞赏,把他的名字写在御屏上,震动朝野。有诗集《高士集》行世。
人物生平
宋哲宗元v六年(1091年)马涓榜以“八行”登进士第。
志书载,在良好家庭教育的氛围中,卢瞻自幼就“笃志力学”,很早就有诗名。年稍长后,结庐隐居于惠安县城城西的登高山,潜心研习诗史经义。卢瞻在上山读书后,改登高山为“高士峰”,以显示高远的志向和抱负。他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尤能出口成诗,诗名播于远近。
当时同安县有一位名叫刘逵的生员,沿锦田驿道赴省城参加乡试,途经惠安县城,慕名登上高士峰,以自己的诗作求教于卢瞻,卢瞻亦作诗应和。数日促膝切磋,卢瞻的人品才华为刘逵所倾倒,两人遂成文字知交。刘逵后来曾官至资政殿学士(参知政事)。刘逵中进士后,便把卢瞻的诗文携进京师。不久,卢瞻的诗文便在京师广为传播。卢诗传到宋神宗处,神宗皇帝读罢也大为赞赏。
宋哲宗元v六年(1091年)卢瞻以“八行”举进士,“八行”即“孝、睦、悌、姻、仕、恤、中、和”,为宋代取仕的一个科目。同年,宋哲宗皇帝召见“八行”进士,卢瞻也应召面圣。
哲宗也读过卢瞻的诗文,有意依例委以官职。他与卢瞻乘坐同一辆车子并肩交谈,询问有关地方民生政务上的事。卢瞻胸有成竹,款款而谈。他说:治理国家首要的是体恤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因此,陛下唯有注重于选拔和重用贤臣良吏,严厉惩办贪官污吏,大兴教化才能使天下得到有效的治理。尔后,卢瞻又向哲宗皇帝提出了时下必须予以推行的“六事”,必须着手大力整治以革除弊端的“四事”。哲宗皇帝对卢瞻上疏的条陈,也认为势在必行,将予采纳。哲宗皇帝还把卢瞻的名字,书写在御座旁的屏风上,以为备忘。可惜,哲宗皇帝的任命尚未下达,卢瞻就因病去世了。
卢瞻卒后,邑人把县西的高士峰又改成为“登科山”,意指卢子于此山结庐读书,尔后登科第的意思,后人简称之为“科山”。今科山顶上尚有“卢子读书处”等古迹。
卢瞻一生诗名最著,曾著有《高士集》、《卢瞻诗集》数卷行于世,可惜今已散佚。
后代情况
卢瞻后人元代进士卢琦,也曾在科山上读书。他缅怀先人,曾题五绝一首于科山上:
卢子读书处,山高草木深。
如何螺水里,永夜作龙吟。
意为到了这山高树密的“卢子读书处”,我才明白了山下螺水里,为什么有龙在彻夜行吟的原因了。卢琦对先人卢瞻的精神和成就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赞赏备至。
卢瞻孙卢应时于南宋乾道八年与同乡陈世德乃同榜进士,曾任礼部主事,加封宣议郎;元代名臣卢琦,明代名士卢琦之子卢杲、卢m等均是卢瞻后裔。峰尾卢厝卢氏一门世代书香,绵延几百年,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