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仁的个人简介
孟庆仁 男,山东高青人,1946年6月生,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1980年10月来社科院哲学所做研究工作,1995年评为研究员;2003年评为优秀专家和资深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山东省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哲学史、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当前的重点是唯物史观。
主要成果:
出版专著6部,主编、参著多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些有较大的社会反响。专著(以时间为序):《一个新历史观的足迹》,1988,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现代唯物史观纲要》,1989,广西人民出版社;《科学世界观的历程》,1992,广西人民出版社;《历史辩证法和当代社会主义实践》,1994,广西人民出版社;《周恩来:思想和实践》,1998,山东人民出版社;《现代唯物史观大纲》,2002,当代中国出版社。主编的主要著作:《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评传》,1991,山东人民出版社;《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1992,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挺起你的脊梁》,1999,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重点项目:独立主持省重点项目3项,共同主持省重点项目2项。独立主持:周恩来的思想和实践研究(自筹经费),1996年立项;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研究,1996年立项;唯物史观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探索,2004年立项。共同主持:世界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评传,1986年立项;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1987年立项。
获奖情况:
共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一等奖:《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的”事业是一个过程》,论文,《哲学研究》2000年第9期,独立;《现代唯物史观大纲》,专著,2002年,当代中国出版社,独立。二等奖:《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和动因》,论文,《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独立;《一个新历史观的足迹》,专著,1988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独立。三等奖:
获奖成果简介:
《现代唯物史观大纲》一书包括一个导言和正文三篇、一个简短的结语。导言阐述了为什么提出现代唯物史观,叙述了阐发现代唯物史观的主要原则,概述了现代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站在现代唯物史观的高度,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作了新的阐述,专门论述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方法论,强调历史辩证法是现代唯物史观的活的灵魂。唯物史观是一个开放的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它诞生以后,经历了经典的、传统的形态,现在要发展到现代的形态,可以称做经典唯物史观、传统唯物史观和现代唯物史观。所谓经典唯物史观,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又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不同程度上发展过的唯物史观。所谓传统唯物史观,是以斯大林《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第4章第2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后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现代唯物史观是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它是以经典唯物史观为基础,吸收传统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在现当代条件下的丰富、完善和发展。
正文部分。现代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是由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发展理论和人的发展理论这样三个部分构成的。这三部分,也就是本书的三篇。其中,社会结构理论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社会发展理论是核心,人的发展理论既是归宿,又是出发点。这三个方面相互交叉,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解决,是正确阐述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基础;历史辩证法作为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则,作为唯物史观的活的灵魂,贯穿在整个社会过程学说之中,贯穿在这三个方面之中。
第一篇社会结构理论。主要阐述了社会有机体和社会矛盾系统理论。社会矛盾系统的最基本的矛盾是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是建立在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的基础之上的。在社会最基本的矛盾的基础之上,社会基本矛盾和非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内部矛盾和社会外部矛盾形成和发展起来。第二篇社会发展理论。主要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规律和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三大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社会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不是固定不变的。大体说来,在原始社会的前中期,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生产,从其后期开始到共产主义社会前期,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可能又变成了科学生产方式。而不论在社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简称“互补”,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三篇人的发展理论。主要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个人发展理论、人的发展道路和前景。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人的发展道路是人的形成―异化―复归,人的发展前景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结语。唯物史观是无产阶级的社会历史观,强调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
《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的”事业是一个过程》,是《哲学研究》2000年第9期的首篇。本文认为,社会主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它的实现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文中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世界历史的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较为全面、简明、深刻的总结。这也是对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的有力的论证。本文的发表在我国理论界引起了较强的反响。
《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和动因》一文着重考察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道路思想的历史发展,提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普遍规律是原生的社会形态、次生的社会形态、原生的社会形态在新的基础上的复归,即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三大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而不是所谓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在这一普遍规律的前提下,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社会发展的动因即主要决定因素,并不是自始至终都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而是自然环境、人类自身生产、生产方式等因素的依次更替。本文的发表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长达几年的讨论。
《一个新历史观的足迹――唯物史观发展简史》是一本唯物史观发展史著作。本书打破了过去一直沿用的时代背景加著作解释、带有很大机械性的模式,着重考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及其一系列范畴、原理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关于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逻辑起点和许多范畴、原理,书中都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见解。本书出版后有较大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