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聋子

时间:2023-12-07 02:41:32编辑:雅博君

刘聋子的个人简介

刘聋子,湖南常德人,原名刘松生,幼年不幸患上中耳炎,因当时家境贫寒,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不幸双耳失聪。刘聋子的绰号从此叫开了。当年在湖南常德、津市等地,让刘聋子的大名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原因,却是他做的牛肉粉。

风靡津澧

在澧水之畔,嘉山之麓有一个被人们誉为“澧水第一家”的牛肉粉馆,这就是人们乐于称道的津市刘聋子牛肉粉馆。

津市刘聋子牛肉粉馆创办于40年代初期,因其创办人是一个刘姓的聋子,粉馆因而得名。开办之初,就因其风味独特而风靡津澧,更以其独有的风格远招天下来客。

与粉结缘

因为从小失去了听力,虽然刘聋子对外界的任何声音都没有反应。但他的味觉却很敏感,对吃的很在行。当时,常德有很多回族人,主要是清朝驻扎在常德的两支回族部队的后裔,牛肉粉是他们的主食。这一习惯多少影响着当地的饮食。刘聋子和这些回族人相处很好,并向他们学习制作牛肉的工艺,积累了不少加工牛肉的经验。

1930年,一个当时毫不起眼的人来到了常德。对于这段经历,《津市志》中只用了一句话,“刘在常德开馆,经营米粉生意,规模甚微。”这个人就是“刘聋子”粉店创始人,原名刘松生,幼年因患中耳炎导致耳聋。当时的常德,市民生活极其丰富,有饭馆、酒楼、粉坊百余家,还开了照相馆,理发店,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刘松生并没有在常德打开市场。转眼到了1938年,常德遭日本飞机轰炸,城区所有酒店、旅馆、客栈逐渐被迫关闭或迁往外地。津市却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尚能偏安一隅,周边商人纷纷到津市经商。这年,刘松生举家迁往津市,在**家开起了粉馆,粉馆店堂不大,房屋简陋,八张方桌一溜靠东摆放,店堂内终日肉香氤氲,往来食客络绎不绝。1938年的一个夜晚,日寇飞机轰炸常德,刘聋子听不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只觉得地动山摇,仿佛是世界的末日到了。第二天开门看到满街都是逃难的人,人们都为了逃命,谁还记得开门做生意。这时,刘聋子的姐姐和姐夫赶来,要拉他逃命。刘聋子舍不得那锅煮好的牛肉和那筐滑嫩的米粉白白浪费,情急之下,干脆分给逃离的难民吃,不收一分钱,聋子的这一举动,无疑给自己做了一回广告。人们不单知道这个刘聋子的心好,而且牛肉粉也做得好。

“刘聋子本人并不是回族,但与回族人交往十分紧密,”津市牛肉米粉协会会长朱定梅说,“他来到津市后,清真寺就接纳了他,同意他按照清真寺的规定,开设粉馆。”在刘聋子粉馆之前,津市的牛肉粉都是毛汤粉,“汤未经任何加工的牛肉煮出来的汤下的粉。毛汤粉保留了牛肉的鲜味,但它的局限是分量有限。”然而学过草药的刘松生用20多种香药,包好放进锅里,上面放牛肉一起煮,香药的香味渗入牛肉中。经刘制作的牛肉粉和牛肉钵子,烂度适中,咸淡适宜,具有辣、滚、香、鲜的特点。

“直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之前,津市牛肉粉最有名的就是刘聋子。”朱定梅说,“我将抗战中后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这段时间称为刘聋子时代。但这一阶段,吃牛肉粉只能算一个特色餐饮小吃,还没有成为民俗**惯。”, “长沙人出差,会特意绕道来津市吃一回米粉”

1949年,常德解放,餐饮店相继恢复。“黄宪记”改为了“大公粉馆”,黄祖宪的儿子黄官清穿上蓝布工作服,成为“大公粉馆”的工作人员;“刘聋子粉馆”改成了西河街饮食店,刘松生本人被调到了另外一家店。尽管,这一时期的粉店不再像此前那么异彩纷呈,但制粉工艺却出现了质的变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津市正处于向工业城市的转型期。“澧水河隔开了工业区和生活区,工人们要赶七八里路,坐公车去上班,时间特别紧张,吃粉渐渐成为工人们早餐的首选。”于是,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津市的重点革新项目放在了改造粉机上,“米粉制作开始从手工变成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米粉产量问题,解决津市工人上班族的早餐问题。”朱定梅说,“使津市所有的餐饮企业,家家都可以卖粉。”

除此之外,在买米吃饭凭粮票的年代,津市只用花钱就能吃粉,这成为一件极具诱惑力的事。朱定梅回忆,“当年,好多长沙人出差,会特意绕道来津市吃一回米粉,好多人都想着在津市过生活。”为什么津市吃粉不要粮票,“其实很简单,当时碎米是不需要粮票买的,但是碎米却可以做米粉。”

朱定梅认为,直到这一时期,津市牛肉粉才从一个特色餐饮小吃,演变为津市的一个民俗,“如今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津市人早餐都是吃粉,”朱定梅说,“它与城市发展过程紧密联系,是长在城市文化皮肉里的东西,渗透在城市发展的血液里面。”

“他的粉端出来,就是一碗地地道道的湘菜”

抗战胜利后,刘聋子的米粉馆又开张了,这次的生意异常火暴。当年逃难时免费吃过刘聋子的牛肉粉的难民,以及常德保卫战幸存的部队将士,纷纷回来找刘聋子的粉馆,吃着牛肉粉,回味着那段艰苦的战争岁月,从此刘聋子的名声传开了,他的粉馆天天爆满。

全国解放后,刘聋子继续开他的牛肉粉馆,直到1956年收为集体经营。1960年刘聋子病逝,由于他结婚未育,制作牛肉的秘方由他的妻子李才三掌握,1980年李才三去世,秘方传给了他的徒弟。可惜,当时刘聋子制作牛肉粉要用三十种药材只保留了十八种。虽然如此,这并不妨碍人们吃粉的热情。由于刘聋子牛肉粉馆加工精细,风味独特,所以每个到津市来的人,都十分高兴到该店品尝牛肉米粉。据统计,在全国有四千多家的刘聋子粉馆,并在不断地壮大,若刘聋子九泉之下有知,应该感到欣慰吧。 (见于津市志) 刘聋子牛肉粉馆的牛肉米粉具有辣、热、香、鲜的特点。牛肉油码烂度适中,咸度适宜,牛肉从进店到制成油码,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牛肉进店立即用铁钩挂上,分老、嫩、肥、瘦切成一斤左右重的块子,主在清水里浸泡,冬于时间稍长,夏天只泡一小时左右,再用清水反复漂洗,挤压,排出血水直到清水。然后捞起,用配制的香药煮熬,所有的香药有大小茴、砂仁、中安、桂枝、甘草、陈皮、公母丁、花椒、三乃、十景香、甘松等20多种,香药用纱布包好放在炉锅底部,上面放牛肉,炉锅不加盖,让牛肉的腥臭散发出去,煮熬时汤中有血泡浮起,立即将血泡舀出,同时根据牛肉的肥瘦加放适量的牛油以增虽鲜味。牛肉煮到手指能捏烂时便捞起,摊放在器皿内,待冷却后切成小块,以备做油码,在煮熬了牛肉的汤内加入二分之一的清水,再行烧开,然后收尽浮油,澄清汤汁,使之透明晶莹,再将清汤舀进另一只炉锅,作为原汤,下粉时加放在米粉内,这样,制作的牛肉米粉汤鲜味美。

上一篇:欧仁·勒菲弗

下一篇:刘朗(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