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黎的个人简介
孟黎,汉族,女,携带翁氏家藏精品参展。
简介
此次翁氏家藏精品大部分都是1948年以来第一次返回祖国,更是第一次与中国公众见面。翁氏家藏遵循了中国画鉴赏的习俗,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南宋宫廷画家梁楷的《道君像卷》(《圣祖降临图卷》),梁楷的同类作品现存仅此一件,观众可一睹画家独特的工笔人物画笔法和风格。据翁万戈介绍,文物鉴赏家谢稚柳先生认为这是世上仅存的,非常看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四王”之一王的《长江万里图卷》,在长达16米的高头大卷上,画家极尽其艺术想象力,描绘了中国长江从入海口往源头追溯而上的沿途景致,宏伟壮观。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写给儿子文彭、文嘉的书信札,父子亲情,跃然纸上。另外还有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朱耷等明清文人画家的代表作。这批字画,不仅是中国艺术史研究可贵的资料,也是这一段特殊的家族收藏史的见证。
翁氏家藏在学界享有极高声誉。以藏书而论,2000年翁氏藏书入藏上海图书馆之前,任继愈、张岱年、季羡林等12位国宝级学者联名上书有关部门,力陈翁氏藏书“其珍稀程度和价值超过美国所有图书馆所藏中国古籍之和”。而翁氏收藏之精,在《清稗类钞》等史书中有所记载,北京大学国学专家袁行霈教授曾专门前往翁万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的家“莱溪居”,观赏这些藏品,而著有《傅山的世界》的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白谦慎更是对这些藏品激赏不已。
典屋买画
虞山脚下,人杰地灵,优越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在潜移默化中造就了常熟人好古趋雅的气质,这里孕育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收藏家。翁氏家族在江苏常熟乃世家,家族收藏最早始于翁同的父亲翁心存,由翁同收藏而遂成大观。翁心存官至大学士,翁同更是位高权重,历任刑部、工部、户部及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最后授协办大学士。翁同是众所周知的状元、帝师。而翁万戈的亲高祖翁同书的儿子,也即翁同的侄子,也曾中过状元;而“两代一师”说的则是翁同的帝师之职。他从在任上病故的父亲翁心存手中接过该职,教同治,同治死后就教光绪。
翁同的书法在当时就已非常闻名,他对文玩的鉴赏和收藏,也颇为精通。虽然政务繁忙,还时常忙里偷闲,到厂肆猎珍。他亦有记日记的习惯,坚持记了46年日记,一日不辍。从史料上来说,这些日记固然是那个大时代最核心的旁观记录,但从文玩收藏品鉴而言,亦是第一手最珍贵的材料。翁万戈介绍说,日记上写到梁楷《道君像卷》的来历。“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三日(1897.10.28),u2018沪客持书画来售,有梁楷白描天尊,松雪画黄庭经合装卷子,陈老莲画水浒三十六人,皆精。u2019”这幅画成为翁氏家藏中唯一的宋画,也是现世仅存的梁楷早期作品。“他也有收藏奇缘,从被赐死的怡亲王府中流出的宋本《集韵》,我的亲高祖同书极力求购未果,但最后流入了翁同之手。”
据翁万戈介绍,诸多珍藏当中,翁同最满意的是王的《长江万里图》长卷。日记详细记载,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875.5.1)在厂肆见到,因为索价千金未得;后贾人送来,越看越美,于是回到博古斋去讲价,出三百,店家不卖。一共四天,他留在手中欣赏,可是在取走的时候,店里说非四百不可。最终过了一月,翁同将准备用于乔迁新居的银两,用来买《长江万里图》,在此卷木匣盖上,并题诗一首:“长江之图疑有神,翁子得之忘其贫。典屋买画今几人,约不出门客莫嗔。”
六世守藏
翁氏书画收藏六代传承,长达170年,屡遭战乱,迄今完好无损。这一中国私人收藏史上的纪录,是如何达到的呢?翁万戈认为最主要的是“家教”。
这批家藏在1920年传到了翁万戈手里,1948年秋天,他把藏品从上海运到纽约。今天,翁万戈先生仍清晰地记得等待货物时的焦虑心情。藏品在1949年初到了美国,令人惊讶的是它们全都完好无损。
翁万戈说,他并没有收藏,只是在保管。有人可能会说,根据苏轼的理想,他才是最纯粹的收藏家。一方面,由于继承,翁万戈并没有被占有的欲望所累;另一方面,这些艺术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赋予了他独特的决心。这在他选择隐居这点上特别明显。1977年,结束了成功的教育电影制作者的生涯后,在纽约生活和工作了30年,已是花甲之年的翁万戈把家和藏品搬到了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小镇,专心于对收藏的研究和写作。翁万戈说,我为家藏而活,而家藏也成为了我的人生。他的这番话,不仅道出了他对家藏毕生的守护,也表明翁氏家族流传着的收藏者和收藏品的共存关系。
这批珍藏第一次与公众见面,是在2007年的波士顿,做了六代收藏展览。此前,翁万戈将一批藏书捐献给了上海图书馆。翁万戈说,那时正好世界艺术馆的王立梅馆长和嘉德的王燕南总裁都在,她们就想把这个展览搬到中国。王燕南3次到我家去,我说这是三顾茅庐。我说绝对不拍卖,这是一个整体,这是翁氏收藏。翁家的习惯:家藏就是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