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淑华的个人简介
卢淑华,女,1936年2月9日生,汉族,国妇联妇女生育健康项目指导专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生活质量、女性问题的教学与研究。
简介
卢淑华,女,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系。1960年-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教员。1978年-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现代化所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1986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曾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暨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社会科学分会委员。社会学系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历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社会学评审组成员、组长、顾问。北京市社会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后勤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社会学会会员,曾任国际社会学会妇女研究组(RC32)理事,全国优秀调查研究报唐姥∥被崞牢瞎鸹嵊肴菩俣亢献飨钅恐傅甲遥玖九】迪钅恐傅甲摇
研究方向
卢淑华教授长期从事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生活质量、女性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她原是理科教员,1984年率先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开设社会统计学,所编写的教材"社会统计学"(1989),为全国社会学系及社会学专业普遍采用,目前已六次印刷,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教材称号。除了社会统计学(本科生)、高级社会统计(研究生),还讲授过妇女、环境、方法、生活质量等专题课程。卢淑华教授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多以定量分析为特征,这是她与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所不同的。例如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文化水平提高一挡、初婚年龄平均推迟一岁”的定量化结论,北京晚报(1984)以此标题进行了报导,曾为国人耳目一新,并为多家报纸转载。其结论至今仍为人口学界所引用。
科研成果
卢淑华教授主持和参加过的科研近二十项:1996年-2000年教育部社科“九五”重点项目“科技扶贫的社会支持系统”,负责人;1996年-2000年北京市社科“九五”重点项目“困难人群的生活质量特征”,负责人;2001年国家科委“科技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评价研究”,成员;1998年国家科委“科技后勤社会化研究”,成员;1998年教育部、欧共体合作项目“欧共体公众环境意识与环境政策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负责人;1998年加拿大SAI咨询公司投资评估子项目“妇女与发展”,评估负责人;1997年日本骏河台大学项目“中日老年妇女比较研究”,中方负责人;1996年-1998年实践与改革―北京大学教材建设“社会统计学”,负责人;1995年-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科协合作项目(1990-1995)“社区非正规教育”,终期评估评估组专家组长;1995年香港浸会大学与内地合作项目“妇女在中国的发展:社会整合的策略”,北京大学负责人;1995年香港理工学院合作项目“社会指标”,北大负责人;1992年-1993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科协合作项目(1990-1995)“社区非正规教育”,中期评估评估组专家组长;1992年-1994年国家科委“本溪市生态环境及其改善途径研究”子课题“人口与社会生活系统”,负责人;1991年-1995年北京市社科“八五”重点项目“提高婚姻质量”,负责人;1991年-1995年北京大学社科“八五”重点项目“市场经济与婚姻变化趋势”,负责人;1985年-1990年国家社科“七五”重点项目“社会发展战略”子课题“生活质量研究”,负责人;1987年-1989年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社会学方法”编写组,副主编;1985年国家科委“社会保障编码”项目,北大负责人。
卢淑华教授与国际同行有着广泛联系。2000年11月参加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妇女研讨会,并作访问学者一个月;1999年6月参加挪威第七届多学科国际妇女研讨会;1998年10月参加法国二十一世纪大城市国际会议;1998年4月参加香港第三届华人社会社会指标研讨会;1997年12月参加日本东京中国妇女史研讨会;1997年7月参加墨西哥美洲应用心理研讨会;1996年4月参加澳大利亚第六届多学科国际妇女研讨会;1995年4月参加香港第二届华人社会社会指标研讨会;1994年4月应邀赴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访问一周;1992年10月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半年;1985年8月作为中国社会学代表团成员参加美国华盛顿第八十届社会学年会,会后访问了美国多所大学。1981年3月-9月赴美数字设备公司培训及俄亥俄大学作访问学者,共七个月。
研究成果中文章有中文四十余篇,英文等约十篇。书籍八本。
文章:浅谈文字易懂性;科技扶贫社会支持系统的实现―比较扶贫模式的实证研究;婚姻质量的模型研究;从社会发展观看后勤改革;提高家庭婚姻质量研究;家庭养老及其评价;从美国电话费的下降看后勤改革必须引入竞争机制;住房问题与社会学研究―北京市区居民的住房与房改心态;婚姻观的统计分析与变迁研究;论开展社会调查对后勤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人们如何看待两性分工―公众性别意识调查;公众对性行为越轨的态度;多数公众认为婚姻法因定得严一些;家务承担男女有别、权利分配各有侧重;什么是老人最喜欢的养老方式;青少年非正规教育对提高贫困地区生活质量的意义;社区非正规教育终期评估报告;近几年生活质量研究和对它的思索;社会转型中的离婚现状;环境感受与环境意识的性别分析―本溪市的调查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本溪市的环境污染与居民的区位分布;生活质量主客观指标作用机制研究;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生活质量分析―根据北京、西安等地调查;生活质量与人口年龄特征的机制分析―根据北京、西安、扬州三市部分地区的实证研究;生活质量与人口特征关系的比较研究;统计技术常见错误例析;北京市、西安市部分地区生活质量的研究与比较;北京市家庭、婚姻调查的社会统计分析;数理统计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婚姻道德观的统计分析结果等。书籍:社会统计学(独);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合);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合);社会调查必读(合);社会调查中的统计分析(独);社会主义社会学(合);唤起更高的醒(合);脉码调制原理(合)。
获奖情况
1999全国行政管理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全国征文三等奖;1997年全国行政管理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全国征文一等奖;1997年北京大学第五届“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1997年全国第五届大学生“挑战杯”园丁奖;1997年北京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1994年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研究会优秀论文奖;1993年北京大学第四届科学研究成果论文二等奖;1993年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集体);1992年《社会统计学》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991年北京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二等奖;1989年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教研室集体);1987年获得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