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忠卫

时间:2023-12-04 00:30:56编辑:雅博君

柳忠卫的个人简介

柳忠卫,男,1965年7月9日出生,山东栖霞人,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刑法、刑事政策和刑事执行法学。

学习经历

(1)1981年9月――1985年7月,山东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2)1989年9月――1991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

(3)2001年9月――200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4)2006年9月――2009年9月在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5)2013年3月至9月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访学。

研究领域

本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刑法学、刑事政策学和刑事执行法学。(一)本人对刑法学的主要学术贡献有:1、对假释问题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的比较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假释比较研究方面的专著《假释制度比较研究》,并在《中国法学》、《现代法学》等刊物上发表了8篇假释方面的论文。2、对被迫行为的体系性地位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于《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的论文《论被迫行为的刑法规制及其体系性地位的重构》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3、在国内较早系统研究诉讼欺诈问题,发表于《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的论文《诉讼欺诈行为研究》在学界形成一定影响并被多次引用;4、深入研究了犯罪故意中的违法性认识问题,发表于《法学评论》200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犯罪成立视野中的违法性问题研究》为推动中国违法认识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被多次引用。(二)本人对刑事政策学的主要学术贡献有:在国内首次系统地研究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问题,博士后研究成果《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论》已经完成并交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在《现代法学》、《法学论坛》等刊物上发表了6篇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方面的论文,其中发表于《法学论坛》2010年第3期的学术论文《刑事政策刑法化的一般考察》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为推动中国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本人对刑事执行法学的主要学术贡献有:1、对监禁刑执行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出版专著《监禁刑执行基本问题研究》;2、对罪犯人权问题进行了专门深入的研究,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试论罪犯的人权保障》,2008年在《法商研究》上发表论文《罪犯特许权论》。

学术论文

(1)《2001年刑法学研究述评》,《法学研究》2002年第1期;[CSSCI,权威期刊;]

(2)《注意义务比较研究》,《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2002年第11期转载;

(3)《试论罪犯的人权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CSSCI,权威期刊;]

(4)《犯罪成立视野中的违法性认识》,《法学评论》200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2003年第9期转载;CSSCI,权威期刊;]

(5)《犯罪过失概念比较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3期;

(6)《关于“严打”根据的理性思考》,《犯罪与改造研究》200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2003年7期转载;

(7)《诉讼欺诈行为研究》,《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2004年第1期转载;

(8)《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3期;

(9)《假释本质研究》,《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CSSCI,权威期刊;]

(10)《贷币犯罪的制度原因及其防范》,《河北法学》2005年第7期;CSSCI,

(11)《假释撤销条件比较研究》,《现代法学》2006年第1期;[CSSCI,权威期刊];

(12)《假释例外性条件与禁止性条件研究》,《政法论丛》2006年第1期;

(13)《渎职罪主体解析》,《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1期:

(14)《假释制度的刑罚目的论解释》,《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5)《假释撤销若干实务问题研究》,《人民检察》2006年第3期(上);

(16)《假释保护机构及人员比较研究》,《河北法学》2006年第3期;[CSSCI],

(17)《假释与人身危险性关系论纲》,《刑法论丛》第10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CSSCI集刊;

(18)《假释适用刑期条件比较研究》,《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第6期;

(19)《商业贿赂罪的本体界定》,《法学论坛》2006年第5期;

(20)《量刑基准的存在根据与形式》,《河南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1)《商业贿赂罪客体解释》,《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CSSCI]

(22)《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行为方式探析》,《河北法学》2007年第7期;CSSCI]

(23)《对〈刑法修正案(六)〉第十条的法理评析》,《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2期转载;CSSCI]

(24)《刑事执行权论》,《刑法论丛》2007年第12卷;CSSCI集刊;

(25)《检察机关代表被害人提出民事诉讼的正当性研究》,《法学论坛》2007年第6期;

(26)《论犯罪圈的合理界定》,《中国监狱学刊》2008年第2期;

(27)《 罪犯特许权论》,《法商研究》2008年第4期;CSSCI

(28)〈骗取贷款、票据承况、金融票证罪疑难、争议问题研究〉,〈法学评论〉2009年第1期,CSSCI权威期刊;

(29)〈贪污贿赂犯罪初查行为探析〉,〈法学论坛〉2009年第2期,CSSCI;

(30)〈贪污贿赂犯罪初查问题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4期,CSSCI;

(31)《刑事政策基本问题研究》,《刑法论从》2010年第1期;CSSCI集刊;

(32)《刑法立法模式的刑事政策考察》,《现代法学》2010年第3期,CSSCI权威期刊;

(33)《被迫行为的刑法规制及其体系性地位的重构》,《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CSSCI权威期刊;

(34)《刑事政策刑法化的一般考察》,《法学论坛》201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CSSCI;

(35)《域外刑法的刑事政策化的历史考察》,《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36)《网络裸聊行为的刑法规制》,《政法论丛》2010年第2期;

(37)《刑事政策的界域:刑事政策与社会政策的界分》,《中国刑事政策报告》2009年第五辑;

(38)《中国网络犯罪的现状与刑法规制》,韩国景园法学2009年;

(39)《西方国家刑法的刑事政策化趋势的实践考察》,《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40)《检察建议正当性的理性评价与构建》,《中国监狱学刊》2011年第1期;

(41)《刑事政策视野中犯罪构成模式改革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权威2011年第4期;

(42)《论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的正当性》,《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43)《刑事政策视野中犯罪未完成形态立法模式的理性建构》,《法学家》2012年第3期;CSSCI权威

(44)《论共同犯罪的转化犯》,《法律科学》2014年第3期;CSSCI权威

(45)《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模式探析》,《刑法论丛》2012年第30卷,CSSCI集刊;

(46)《刑事政策主体辩析》,《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47)《“刑法的刑事政策化”的理论解读》,《政法论丛》2015年第3期,(CSSCI)。

主持项目

(一)主持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一般课题,课题号:GJ2006C04;[已结项]

(二)主持2007年中国博士后基金会面上资金资助项目:《刑法中的义务冲突研究》,课题号:20070410620

(三)主持2007年山东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中的监狱行刑改革研究》;

(四)主持20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一般课题《检察建议立法化研究》,课题号:GJ2009C07;[已结项]

(五)主持2009年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研究》;[已结项]

(六)主持《农民文化权益保障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法治进程中保障农民权益的对策研究》子课题)

(七)主持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论》(项目批准号:11FFX014)[已结项]

获奖情况

(一)《假释本质研究――兼论假释权的性质及归属》(发表于2004年第5期)获2005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类一等奖,2006年山东省第20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之检讨〉获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三等奖。

(三)《论被迫行为的刑法规制及其体系性地位的重构》(发表于《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获2011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类一等奖,2012年山东省第26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上一篇:刘师恕

下一篇:吕强(苏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