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毓崧的个人简介
道光二十年举优贡生。以文淇故,治左氏缵述先业,成春秋左氏传大义二卷。简介
刘毓崧(1818―1867)字伯山,刘文淇之子,江苏仪征人。道光二十年举优贡生。从父受经,长益致力於学。以文淇故,治左氏缵述先业,成春秋左氏传大义二卷。以文淇考证左传旧疏,因承其义例,著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旧疏考正各一卷。又谓六艺未兴之先,学各有官,惟史官之立为最古。不独史家各体各类并支裔之小说家出於史官,即经、子、集三部及后世之幕客书吏,渊源所仿,亦出於史官。
履历
班氏之志艺文,论述史官,尚未发斯旨。其叙九流,以明诸子所出之官,必有所授,而其中仍有分省失当者。既析九流中小说家流归入史官,又辨道家非专出於史官,改为出於医官。又增益者凡三家:曰名家,出於司士之官;兵家,出於司马之官;艺术家,出於考工之官:统为十一家。
成就
博稽载籍,穷极根要,成史乘、诸子通义各四卷。又经传通义十卷,王船山年谱二卷,彭城献徵录十卷,旧德录一卷,通义堂笔记十六卷,文集十六卷,诗集一卷。卒,年五十。
古谣谚写序
刘毓崧为《古谣谚》写的序言o关於谣谚颇有一些精辟见解。《古谣谚》“凡例”17则o论述了古代谣谚的本义o分析了古籍中谣谚的种种名称和创作时的复杂情况o确立了比较严格的辑录标准和编选原则。其中一些分析和论述对於了解古代谣谚面貌具有参考价值。该书第一百卷集中了古人关于谣谚的论述80多则o其内容涉及谣谚的定义p特点p谣谚的科学价值和政治作用p古代关於采风的记述o以及统治阶级对歌谣的诋毁等等o是歌谣谚语研究的重要资料。
家庭情况
刘毓崧的父亲是刘文淇(1789――1854),字孟瞻,江苏仪征人。嘉庆己卯优贡生,候选训导。父业医。舅氏凌晓楼爱其颖悟,自课之。稍长,即精研古籍,贯串群经。于毛郑贾孔之书及宋元以来诸学说,博览冥搜,实事求是。与刘宝楠齐名,有“扬州二刘”之称。
刘毓崧有四子:
长子刘寿曾,以三世共注一部《春秋左氏传》着称,此书撰至襄公五年;
次子刘贵曾(良甫);
三子刘富曾(谦甫);
四子刘显曾(诚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