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爱民(CEO)的个人简介
潘爱民,浙江海宁市黄湾乡闸口村人,获得了南开大学数学学士学位,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以及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任杭州指令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简介
他从中学时代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经历了从DOS到Windows各种版本的发展历程。潘爱民曾经长期从事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撰写了大量软件技术文章,1999年曾经是《微电脑世界》杂志社的合作专家。他著写了《COM原理与应用》(1999年出版),翻译了多部经典名作,如《VisualC++技术内幕》(第四、六版)、《C++Primer中文版》(第三版)、《COM本质论》、《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等。2013年1月,加入阿里云OS,担任首席架构师。2018年8月,潘爱民创办杭州指令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担当CEO一职。
成就
从2001年开始,潘爱民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共讲授了三门课程:《组件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和《程序开发环境分析与实践》,深受学生欢迎。2006年秋季在清华大学软件科学实验班讲授《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课程。 潘爱民获得了2001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学者”称号,2002年度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系统与安全方向的研究,曾任于阿里巴巴云os首席架构师。
职业生涯
从清华毕业他来到了一墙之隔的北大,在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开始了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职业生涯。尽管他以前一直没有把计算机当作自己的本职专业,但事实上一直偏向于软件开发。最终还是选择了职业软件开发工作。他在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的软件开发经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1994年到1997年
这一段时间精力集中在应用开发上。职业开发人员与学生一个很大的区别是,你对技术、平台和工具的选择必须符合应用开发的需要,不能像学生那样随心所欲。在这三年的开发过程中,基本上仅局限Windows平台、Visual C++以及MFC。他的工作面比较宽,涉及到系统的多个方面,所以对Visual C++以及MFC的使用比较全面,三年工作下来之后,对于Windows应用开发已经非常明白了。
由于使用VC和MFC比较早,当时基本上没有资料,他一直鼓励其他人去读一读VC自带的一本“开发者指南”,这本书包含在VC的联机帮助中,据说是Inside Visual C++的前身,从内容上看是有可能的。当时他没有看过其他的书,平时碰到问题往往通过MFC的源码、VC的例子程序以及联机帮助来解决。现在学习VC和MFC要方便多了,书店里这方面的书琳琅满目,而且身边往往高手如云。
(二)1997年到1999年
由于健康的原因,他被迫从开发人员的岗位上撤了下来,从97年下半年开始,他不再从事直接的开发工作,改做技术支持工作,是对开发人员的技术支持,不是最终用户的技术支持。这是他程序生涯中最暗淡的日子,这段时间,他考虑的焦点问题是如何把软件做得更好,具体来说,就是组件化程序设计,进一步具体化,他研究COM,并设法把COM技术应用到其他的开发组中,为其他人提供这方面的技术支持。他的工作做得不是很成功,COM的应用不是那么直截了当的,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很难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