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慎德

时间:2023-12-02 01:19:19编辑:雅博君

刘慎德的个人简介

刘慎德,字子言,刘仁政之父亲。一八七○年生于山东省掖县朱桥镇(现为莱州市金城镇)埠西村。因为属鼠,又有兄弟六人,他是老大,村民都叫他“大老鼠”。刘慎德年轻时曾在村里担任过村长,后背井离乡独自闯关东,收购东北盛产的生草皮,运到北平,硝熟后销售,并在北平开设振德兴顾绣皮货行。胶东地区闯关东的皮货商不在少数,刘慎德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走高端精品路线:经营皮货以东北名产貂皮为主,销售对象以在京城东郊民巷的各国驻满清政府公使馆外交官的夫人为主,靠质量和诚信做出了声誉

基本内容

刘慎德年轻时曾在村里担任过村长,后背井离乡独自闯关东,收购东北盛产的生草皮,运到北平,硝熟后销售,并在北平开设振德兴顾绣皮货行。胶东地区闯关东的皮货商不在少数,刘慎德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走高端精品路线:经营皮货以东北名产貂皮为主,销售对象以在京城东郊民巷的各国驻满清政府公使馆外交官的夫人为主,靠质量和诚信做出了声誉。他向儿孙们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鬼子馆”的夫人们互相打听,知道要买好的貂皮披肩,只有找“山东刘”。振德兴顾绣皮货行开在前门大街旁一条小胡同里(西湖营八号),这些人自会找上门来。

刘慎德与外国人做生意,语言不通最初靠打手势, 后来逐渐地自己摸索总结出几十句商业用语,并编写成“英语读本”培训员工,他称之为《鬼子经》。五十句商业用语都是他本人亲自手写的,没有一个英文字母,全部用汉语谐音字代替,读起来令人发笑,可它非常管用。

由于方法对头,振德兴的生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后来其子女长大,刘慎德逐渐把商业经营全权交托给长子刘仁政,自己便住进前门外东珠市口八十七号寓所,热衷于慈善事业,舍粮舍药。

起初他在住处的侧院筑起两口大锅锅台,熬两大锅粥,在门口舍粥。后来排队领粥的人太多,他就改为舍粮,发放粮食代用券:用一张比火柴盒稍大一点的纸条印上四两(十六两制)杂合面(小米面和玉米面混合,北平俗称杂合面)的票面,盖上自己兴办慈善事业的堂号“延庆堂”的图章,凭票可以在预约的粮店兑换到粮食,可以说是我国早期的私家粮票。

刘慎德免费赠送的另外一样东西是烫伤药,是他根据祖传土秘方自己在家精心制作的。药的最主要原料是黑驴蹄和大麦,在侧院的大锅中反复炒焦,再加上槟榔等配料一起研成粉末,用纸包好,有求者每次发放一包。病人用时以香油调成糊状,敷在伤口处,一般用一包就可痊愈,社会口碑很好。烫伤药原料中最难搜集的是黑驴蹄片,这种东西在城市里稀缺。他动员店中伙计下乡去收购切下来的黑驴掌,还不能与其他驴掌或骡马蹄掌混了,一般须预先与几家马掌店的伙计说好特意分开留好。另外就是炒制的火候要恰到好处,所以炒制的火候和最后各类成分的配伍都是他亲自把关。其他似乎也没什么秘密。北平有药店想收购该“秘方”,他一概回绝,坚持只舍不卖。此期间,刘慎德还支持夫人王毓娴在家乡创办农村义务小学,免费为学生提供书本、文具,发放粮草,以保证学生安心读书。

刘慎德崇尚孔孟之道,自己字“子言”,给儿子们起名“仁政”、“仁术”等,反映出他的信仰和主张。他是个跨世纪的老人,亲身经历了满清卖国、军阀混战、倭寇侵略、国民党腐败,感慨万分,常常很认真地给儿孙们讲解孟子的“苛政猛于虎”等名言。他虽做外国人的生意,但骨子里一点也不媚外。他说:那些当官的把白花花的银子给外国人赚得去,我一个老百姓再从鬼子手里赚点回来。所以他鼓励和帮助同乡亲友到北平西湖营来开店,不计较同行之争,主张“一致对外”,认为会“赚鬼子的钱”才是真本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慎德由比较中明辨是非,从疑虑、观望逐步转为信任,他认定只有人民政府才是他看到过的唯一能“施仁政、御外辱”的政府。所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踊跃购买爱国公债和捐献飞机大炮,在社会上起了相当大的带动作用。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他虽然早就不管店中业务,但还是赞成振德兴行带头公私合营。

刘慎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曾任北京市崇文区政协委员多年,积极为新北京建设建言献策。

刘慎德于一九六五年无疾而终,享年九十五岁。

上一篇:卢绾

下一篇:卢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