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君(西南大学教授)

时间:2023-12-01 16:09:44编辑:雅博君

孟凡君(西南大学教授)的个人简介

孟凡君,男,中共党员,籍贯山东诸城。1991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或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间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人物经历

1991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6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间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现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2007年4月,赴印尼茂物参加"第五届亚洲翻译家论坛",并宣读论文。

2008年11月,赴澳门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2009年1月,赴台北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参加的主要社科基金研究项目2008年5月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外国古代神话史诗研究"(直接责任人:辜正坤教授;本人具体负责"古埃及神话部分"的研究。

2002年,参加《西方哲学经典选读》(英文版)其中七个单元的编评注释工作(直接责任人辜正坤教授)。

2004年,参加国家教育部主持编纂的"高中英语选修系列"中的《高中英汉翻译教程》的其中六--十单元(共十单元)的编写工作(直接责任人辜正坤教授); 主要社会兼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培训中心特聘教师。

《中国教育周刊》"流行词汇"专栏译评。

《二十一世纪英语在线》网站"大话翻译"专栏译评。 现主讲课程翻译理论。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培训中心特聘教师。

《中国教育周刊》"流行词汇"专栏译评。

《二十一世纪英语在线》网站"大话翻译"专栏译评。

研究方向

翻译学。

比较文化研究。

主讲课程

翻译理论。

翻译史。

英汉互译。

《周易》真义浅说(公选)。

解读《红楼梦》(公选)。

主要贡献

论文

《中国现代诗歌的危机与出路》(学术论文),发表于《青年思想家》1998年第4期。

《中国传统文化架构的演变对中国译学发展的影响》(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翻译》2002年第2期。

《论西方译学思想的文化传统》(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翻译》2005年第3期。

《中西学术汇通背景下的翻译理论研究》(学术论文),发表于《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10期。

Cultural Reflection upon the Present Translation Studies in Asia(学术论文),于2007年4月中旬在印尼召开的亚洲翻译家论坛上宣读(会后结集出版)。

《论后现代之后的翻译研究新转向》(论文),于2007年11月下旬在澳门召开的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会后结集出版)。

Turn, Surpass, and Return: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f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学术论文《转向?超越?回归--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理论评析》的英语译文),2008年5月被国际学术网站"http:// www. language international. com"收录。

主要译作

长诗《赞天国之美》,录自《基督教经典作品选》,200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Three-Character Canon(《三字经》),2007年由外研社出版。

《扬子江上的美国佬》(A Yankee on the Yangtze River) (与晏奎、孙继成合译,本人为第二译者),2008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教材编纂

翻译史。

英汉互译。

科研项目

2008年5月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外国古代神话史诗研究"(直接责任人:辜正坤教授;本人具体负责"古埃及神话部分"的研究。

学生评价

“孟老师有人格魅力”,园艺园林学院一名大四学生说,孟老师平时待人温和,对学生亲切,学生的问题他都乐意解答,也爱跟学生开玩笑,他举办讲座的时候,不管是同学挤到他站的讲台上,还是坐在他的脚边,他都从容地边擦汗边讲课,时不时低头注意不踩到学生。

学生小朱说:“他说话幽默,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晦涩难懂,这应该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原因。”

教材编纂

2002年,参加《西方哲学经典选读》(英文版)其中七个单元的编评注释工作(直接责任人辜正坤教授)。2004年,参加国家教育部主持编纂的"高中英语选修系列"中的《高中英汉翻译教程》的其中六--十单元(共十单元)的编写工作(直接责任人辜正坤教授)。

荣誉记录

1998年,在山东经济学院举行的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获二等奖(证书)。1999年,在湖北社会科学院进行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我的论文《中国现代诗歌的危机与出路》被评为二等奖(证书),该论文并为该院收藏(收藏证书)。在2002-2003学年度,在北大"挑战杯"学术论文比赛中,我的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架构的演变对中国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获二等奖(证书)。在2003-2004学年度,获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单项奖"(证书)。

上一篇:刘莉(教授)

下一篇:毛贺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