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祚坤的个人简介
刘祚坤,男,英雄志愿军战士,1924年出生在鄂南咸宁石溪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时,父母被侵华日军杀害。1952年,刘祚坤告别怀孕的妻子和3个孩子,毅然参军入朝作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305部队122中队辎重一连一排三班当战士。1953年4月26日晚忘我抢救航空汽油,负伤晕倒。后被授予抗美援朝“二级战士荣誉勋章”,记一等功。人物简介
刘祚坤,男,英雄志愿军战士,1924年出生在鄂南咸宁石溪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时,父母被侵华日军杀害。1952年,刘祚坤告别怀孕的妻子和3个孩子,毅然参军入朝作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305部队122中队辎重一连一排三班当战士。1953年4月26日晚忘我抢救航空汽油,负伤晕倒。后被授予抗美援朝“二级战士荣誉勋章”,记一等功。
在朝鲜战场上,刘祚坤随部队转战南北,多次参加战斗,作战非常勇敢。1953年2月,刘祚坤奉调到兵站工作。4月26日深夜,刘祚坤值班守护从苏联运来的5个车皮的航空汽油。两架美军飞机轰炸车站,其中一辆车皮被击中起火,情况非常危急。刘祚坤同战友们一起,冒着敌机的疯狂扫射,把300多桶汽油从车厢中抢救出来,疏散到安全地带。刘祚坤一人就抢救出85桶,累得昏死过去。1954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给刘祚坤记一等功一次,志愿军总部和朝鲜劳动党中央授予他“一等功臣”荣誉称号,朝鲜最高国务委员会又授予他“国际二级战士”荣誉勋章。1954年5月5日,刘祚坤在朝鲜平壤受到朱德元帅、金日成首相等中朝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6年刘祚坤回国后,谢绝组织安排,回到家乡务农。他从不对人说起自己立功的事,家乡人只知道他是从朝鲜回来的老兵,却不知道他立过大功。1998年冬,他的长孙刘建光报名参军,因指标有限不能入伍,刘祚坤这才拿出《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册》、勋章和证书证明自己的身份。1999年,在国庆50周年庆典活动中,刘祚坤作为功臣代表,赴北京观礼,受到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03年,刘祚坤因病去世,享年79岁。
革命经历
一天,一位手拄拐杖的老人从50多里外的山村赶到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民政局双拥办,摊开《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理直气壮地问:“同志,我是1956年5月从朝鲜战场回来的,而今我都是快入土的人了,作为一名老军人,我想送我长孙刘建光当兵,继承祖业,为国出力,你们怎么就不给一个机会呢?”老人硬梆梆的丢出几句话,并把一等功臣、二级战士证书放在办公桌上。双拥办主任李建平只见发黄的精装纪念册功臣榜上赫赫记录着共和国99位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咸宁的刘祚坤是湖北省惟一的一位,不禁以崇敬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位满脸皱纹、衣着破旧、身材佝偻但却高大的老人…… 1924年,刘祚坤出生在鄂南咸宁石溪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父母相继被日本兵杀害。5岁的他成了孤儿,是同村的乡亲们将他拉扯长大的。7岁时,到了入学年龄的他却只能帮有钱人家打柴、放羊,靠卖苦力养活自己,因此他从未进过一天学堂。 吃惯了苦的刘祚坤不但干活卖力,而且聪明伶俐,同村的木匠刘老汉见他无依无靠,便收下他做了徒弟。刘祚坤抓住这人生难得的机会,起早贪黑,潜心学习,粗到斧刨锯锉,细到雕龙画凤,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几年后,他便成为十里八村颇有名气的小能人。 于是,眼明嘴快的媒婆便接连不断地来刘木匠家提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8岁的刘祚坤在师傅的操办下与邻村16岁的姑娘彭爱玉成了亲。
1949年,正当新中国成立之时,大儿子刘应恒出世了。随后两年,二儿子、三儿子相继出生。刘祚坤、彭爱玉俩人夫妻恩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分田分地,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的生活。
正当刘祚坤准备发挥自己的木匠技艺攒些积蓄,好为三个儿子盖幢房子的时候,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祖国的家门口鸭绿江边。刘祚坤这样一个纯朴的青年农民,当时想到的是要报答共产党的恩情,想到当兵保家卫国是自己的神圣职责,一股报国的热血直往上涌。 1952年,他如愿以偿。农历八月十八,中秋节后的第三天,他穿上新军装,挥泪告别了三个年幼的儿子和怀着身孕的妻子,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305部队122中队辎重1连1排3班的战士。 1953年2月,当刘祚坤在前线杀得正欢的时候,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分配到兵站工作。当时,有些战士想不通,认为这样没有杀敌立功的机会,于是不安心在兵站工作。有的甚至发牢骚说:“兵站工作干不得,枉然一天干到黑,人家立功你没说。”孤儿出身的刘祚坤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人只要努力,在哪里都能干出不凡的业绩来。 兵站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和守卫仓库和火车站的军用物资,这下刘祚坤在家乡学的一手好木工手艺便派上了用场。平时完成正常值班任务后,他就重操旧业,斧刨锯锉,忙得不亦乐乎。今日修修门窗,明日补补库房,不时受上级的赞许和表扬。在刘祚坤踏实苦干精神的带动下,兵站的战士们也受到了很大启发,个个安心兵站工作,争先恐后地抢着干。 在朝鲜,他牢记连指导员的一句话:“到战场上,就是要为祖国、为人民立功。我们要戴着光荣花回国,不要提着鞋子回国。”并身体力行。 1953年4月26日的晚上,一夜之间刘祚坤成了一名英雄。从他珍藏44年的《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一书中,我们完整地看到了那惊险的一幕。 当夜,刘祚坤正在山洞持枪值班,守护装有从苏联运来的5个车皮的航空汽油,汽油属朝鲜人民军。深夜,两架美军B26型敌机轰炸了车站,一个装满汽油的车皮被炸弹击中燃烧起来。随着汽油桶爆炸的巨响,一股股巨大的火柱直冲天空。接着,敌机又俯冲下来,对着车站疯狂轰炸扫射。在物资十分匮乏的朝鲜战场,航空汽油是极其珍贵的。刘祚坤想都没想,就冲了上去。 车站上,烟火弥漫,随着汽油桶爆裂的巨响,一股股粗大的火柱直冲天空,周围烈火四起,碎土纷飞。然而,敌机还不甘心,又来继续朝起火的地方轰炸扫射。刘祚坤的脑子里映现出他们一排副在烈火中抢救物资的英雄形象,高度的责任心也促使他急忙越过弹坑,奔过铁轨,踏着火苗跑到了起火的车皮跟前。第一辆车皮被击中,已经不能抢救了,于是他冲向第二辆车皮。抡起铁锹敲打被炸凹进去的车门,又从地上抓起一根木头使劲撬,终于把车门打开了。随即他跳上车,抓住油桶就往下滚,一口气滚了20多桶。敌机扫射下来,子弹打在车厢上直冒火花。附近燃烧的汽油已经蔓延到车厢顶上,烈火烤着他,浓烟熏着他,他浑身大汗直冒,眼睛非常难受,只好半闭眼睛用手摸着油桶往外滚。 不久,跑来了一位朝鲜人民军战士。于是,刘祚坤在车上滚油桶,人民军战士便在车下把油桶往安全地带推。油桶把刘祚坤的左脚砸得鲜血淋淋,一瘸一拐的,但他还是忍着剧痛,不停地往下滚油桶。又过了一会儿,人民军燃料局二厂副厂长车永俊赶来了,虽然他只有一只胳膊,但也立即参加了抢救。“唰……”敌机又低飞盘旋过来了。车永俊喊了一声:“防空!”他一看刘祚坤没有理会,还在滚着油桶,便跳过去把他拉下车厢,跑到一个弹坑里蹲下。等敌机扫射过去后,他们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这时,车厢上的火已经烧得更大了,剩在里面的油桶烤得吱吱作响,快要爆炸了,很烫手。这时,一些志愿军和人民军战士闻讯陆续赶来参加战斗。经过两小时的抢救,才把300多桶汽油滚下车厢疏散开来,而刘祚坤一个人就抢救了85桶。当他从车上下来时,已经精疲力竭,站立不稳了,最后昏倒在地上。 第二天,朝鲜人民军燃料局二厂派了两个军官到该连战地医务室向刘祚坤慰问致谢。此后,他们的上级机关又两次派人来了解他的事迹。刘祚坤一夜之间成了英雄。 1954年5月5日,中朝在朝鲜平壤“毛泽东广场”召开盛大的庆功大会,刘祚坤作为志愿军的特邀代表参加了这一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