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1915-2018)的个人简介
刘杰(1915年1月-2018年9月23日),出生于河北威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七大代表,原国家二机部部长,中国核工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他在国家二机部工作多年,圆满实现了原子弹、氢弹研制试验成功和核潜艇动力装置初步设计,建成中国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为中国核工业创建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09年获得国家首届管理科学特殊贡献奖。2018年9月23日在深圳逝世。
人物生平
1915年生于河北威县。
1931年,在沧州市第一中学(原河北省立第二中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革命,1932年光荣入团,1935年入党,曾参加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1936年后任北平西郊区区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委员、农委书记。
1937年任中共宛平县中心县委书记,在平西组织抗日游击队,后率部队开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8年至1942年分别任晋察冀第三特委书记、边区委员会委员,中共北岳区第三特委副书记。
1943年赴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出席中共七大。
1945年至1949年分别任中共察哈尔省委副书记、察哈尔军区政委、省委书记。北岳区委副书记,豫西军区第二政委、豫西党委第二书记。开封市委副书记、警备区副政委。
1949年至1953年任河南省委副书记兼工人工委书记、政协副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
1952年至1957年任地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国务院三办副主任。期间地质部找到了我国第一座铀矿。
1956年至1960年任三机部、二机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60年至1967年任二机部部长、党组书记。国防工业办副主任。在其主持二机部工作期间,为我国原子弹爆炸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至1985年任河南省委书记、省长、省委第一书记、人大主任。
1982年9月、1987年11月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上两次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组建二机部1956年毛泽东主席原计划成立中国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员会,由宋任穷负责主抓工作协调各方面工作,在中国开展核子的研究利用。周恩来找宋任穷谈话,谈话中宋任穷向周恩来总理说出自己的建议,“核子研究以委员会对委员会之间的交往谈虚的多,如中国真是要决心尽快造出自己的原子弹,我建议中央考虑成立一个实体的工业部来开展实际的研究,试验,制造工作,由该实业部来一体抓到底,会能较快的造出自己的原子弹!而最好不要采取将研究和制造两家分开的体制。”
这次谈话之后,宋任穷先行到任中国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员会开展工作。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和宋任穷的谈话及宋任穷的建议后,中央采用这一建议,决定撤销成立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员会,建立新的专门的工业部,从研究试验到生产一条龙一抓到底。60年宋任穷到广州与主席见面,汇报了第一颗原子弹64年爆炸的计划。后来中央调宋任穷去东北工作,周总理问宋谁任部长合适,宋任穷回答:“刘杰同志可以任部长,他对二机部定的64年爆炸的计划从头到尾都清楚,如中央认为要部队另调任来也可以。”之所以推荐刘杰任部长,就是基于一条龙抓到底(中间不要有间断重新了解情况)的原则。
宋任穷的这一建议,为二机部选拔了一位好领导,也成为了中国后来几个重大军事项目研发制造的体制。
1956年至1960年,刘杰任二机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60年至1967年任二机部部长、党组书记。二机部以研制核武器为主要任务,后来发展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试验在刘杰担任地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期间,他找到了中国第一座铀矿。1959年初,二机部所属的内蒙古包头核燃料元件厂、甘肃兰州铀浓缩厂、甘肃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等首批主要工程都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中方迫切需要苏方早日供给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等核燃料工厂建成,生产出裂变物质后,即可投入武器的生产,并于1962年进行首次核试验。
然而,由于苏联方面迟迟不能履行“国防新技术协定”中的核心内容――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资料――二机部多方协调,苏方给予的答复是,中方提出的意见有道理,也有必要,但因为需要对“国防新技术协定”中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改,所以还应由中国政府正式向苏联提出,派代表团赴苏谈判,解决相关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6月下旬,中国方面组成了以宋任穷为团长的代表团,准备启程前往苏联。这时,一个不妙的消息,从莫斯科传到北京。
1959年6月底的一天,周恩来的秘书马列打电话给二级部副部长刘杰,说有一份绝密文件,与核问题有关,让他马上去看一下。刘杰赶紧要车去了。原来是一封苏共中央致中共中央的信函,落款日期为1959年6月20日, 6月26日那天苏联驻华大使馆参赞苏达列柯夫送交周恩来办公室的。此时中央主要领导人都到庐山开会去了,周恩来电话里嘱咐让刘杰先看一下。
信的内容大致是:中国二机部部长要求当时就把原子弹的样品和设计炸弹的技术资料转交中国,这个要求的提出正赶上日内瓦会议在拟定禁止试验核武器的协议,正赶上政府首脑会议即将召开,考虑到西方国家如获悉苏联将核武器的样品和设计的技术资料交给中国,就很有可能严重地破坏社会主义国家为争取和平与缓和国防紧张局势所作的努力。因此,在当时条件下,只能暂缓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样品和技术资料,将来如何共同行动,两年以后看局势发展再定。
由于这种绝密的东西不能带走,也不能抄写。刘杰按照规定默记了内容。
看过信,刘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由于当时苏联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正在谈判禁止核试验之事,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即将在戴维营举行会谈,苏联就找了这两个理由,说是两年以后,实则是无限期推迟给中国的援助。
回到部里,刘杰马上把这个意思讲给了宋任穷,党组赶紧开会研究,做出了一个估计:看来从这封信开始,苏联在原子弹方面对中国援助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但是,这封信怎么处理呢?毕竟是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信。宋任穷电话里请示在庐山开会的聂荣臻。聂荣臻感到事情重大,让宋任穷、刘杰、万毅择机上庐山当面向中央主要领导汇报。聂荣臻听完汇报,表示:“苏联不给,我们就自己搞。”周恩来最后的意见是:“中央研究过了,我们不理他那一套。他不给,我们就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为了记住1959年6月这个特殊的日子,后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工程的代号就确定为 “596”。
在刘杰的组织下,一批海归学者和科学家,踏进了铸造民族核盾牌的中物院大门。
20世纪60年代的“两弹”研制基地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牧区,气候恶劣,最低温度达零下四十度,一年内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饥餐砂砾饭,渴饮苦水浆。”张爱萍将军这样描写当时试验基地的条件。“草地蓝天,帐篷为家;深山峡谷,别有洞天”。
当时刘杰面临的岂止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国际形势也日益严峻。1959年6月,苏联撕毁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的《国防新技术协定》,1960年撤走所有技术专家,使刚刚起步的研制工作雪上加霜。
另外,核武器研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学科和诸多部门。突破“两弹”时,全国先后有中国科学院、冶金部、化工部、交通部、水电部等26个部(委)、解放军各军兵种、20个省市自治区、900多个工厂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大力支援、协同,参与了攻关与会战。在刘杰的出色领导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国上下,大力协同努力做好核武器研制工作。
从1960年底中国科学家已开始摸索氢弹原理。当时的二机部刘杰部长、钱三强副部长把研究氢弹的任务交给了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黄祖洽、于敏、何祚庥等人。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西北浩瀚的沙漠上,轰地一声巨响,腾起了烈焰翻滚的巨大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世人宣告:中国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从事氢弹理论先期探索的队伍转入中物院理论部。理论部科研大楼,每天晚上灯火辉煌。刘杰为了琢磨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黄祖洽、于敏等科学家的报告一个接着一个,报告厅常被挤得水泄不通。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7时,空军徐克江机组驾驶着72号轰炸机,进行氢弹空投试验。
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到氢弹原理突破,美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半,而中国仅用了两年零两个月。这是一个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的速度!正是由于科技人员心中时刻惦念着民族的强盛,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发展才得以步履矫健。
主要荣誉
2009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大会上,原二机部部长刘杰因在任内成功爆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奠定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技术物质基础,基本建成中国核燃料工业体系,在组织管理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获得管理科学特殊贡献奖。
人物逝世
2018年9月23日,原国家二机部部长、河南省委原第一书记、“两弹一艇”元勋刘杰同于在深圳逝世,享年10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