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谦初

时间:2023-11-30 02:50:03编辑:雅博君

刘谦初的个人简介

刘谦初,原名刘德元,1897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县。五四运动爆发后,因积极宣传爱国思想被反动当局勒令退学。192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被选为燕大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简介

刘谦初:忠勇为党中华魂

刘谦初 (1897 - 1931.04.05),原名刘德元,字乾初,后改为谦初,化名黄伯襄,田庄镇人。1897年生,山东省平度市人。

五四运动爆发 时,他正在齐鲁大学读书,立即参加反帝爱国运动,言行激烈,后因积极宣传爱国思想被反动当局勒令退学。

1913年入平度南关知务中学读书,任学校青年会干事。

1916年初,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组织30多名同学步行到青岛,加入中华革命军,参加讨袁斗争,被校方视为“敌党”开除学籍。

1916年参加讨袁军,1918年夏,考入济南齐鲁大学文预科学习。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

1921年预科结业后,因经济困难,无力升本科,回黄县崇实中学任教。是年因参加征文获奖,被保送去北京燕京大学文理科深造。在校期间,刻苦学习马克思著作,秘密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的领导。

192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

1923年参与组织燕大文学会,任《燕大周刊》副主编。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为燕大学生运动的主要负责人。,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为燕大学生运动的主要负责人。

1925年9月毕业后,曾在江苏镇江润州中学、广州岭南大学附中任教。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被选为燕大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

1926年底参加北伐军,任十一军政治部刊物《血路》周刊副主编。

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被分配到中共江苏省委工作。

1928年夏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1929年2月被党中央调到山东工作。到济南后,以齐鲁大学助教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4月重新组建中共山东省委,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7月,省委机关又遭破坏,不幸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并以惊人的毅力,在阴暗的光线下,翻译了《反杜林论》。组织狱中同志学习马列著作,把“监狱当学校,法庭变讲坛”。参与领导绝食、越狱斗争,并运用巧妙秘密的方式写信给党中央和省委,汇报狱中斗争情况。

1931年4月5日,与邓恩铭等21人被杀害于济南纬八路刑场。时年34岁。

噩耗传来,房东李温生夫妇抱头痛哭,他们把刘谦初遗留的竹篮精心保存起来,并且经常将刘谦初夫妇的故事讲给儿女们听。他们的大儿子李良栋、二儿子李良玉长大后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军官。我们采访的时候,李良玉指着北屋里桌子上玻璃板下刘松林的照片说:“这就是刘松林,解放后到这里凭吊过。”刘松林是刘谦初和张文秋的女儿,原来叫刘思齐,刘谦初起的名,寓思念齐鲁,热爱故土的意思,后来嫁给毛岸英,成为毛泽东的长媳。1989年4月5日,在济南“四五”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上,刘思齐专程到场代表烈士遗属致词。

现菜园子街已经拆除,平房变高楼,刘谦初夫妇住过的这个小院已成为明湖小区2号楼的一部分,谁还能想到这儿发生过的一切?但是,历史的记忆不会消失,刘谦初一身戎装,站在英雄山上,永远地注视着这个城市。

1960年3月其遗骨迁葬于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早年在湖北工作,并和毛泽东结识,与张文秋(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巾帼女英雄,女儿是刘思齐)结婚。

生平经历

入党

刘谦初,原名刘德元,1897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县。中学读书时参加了讨伐卖国贼袁世凯的义勇军。1918年考入山东齐鲁大学预科。五四运动爆发后,因积极宣传爱国思想被反动当局勒令退学。192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被选为燕大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1926年参加北伐军,在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社会股任股长,兼任政治部刊物《血路》副主编。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省委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刘谦初根据党的指示,先到江苏省委工作,后经上海去福建。1928年9月,在福建省第一次党代会上,他被选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29年初,党中央调他到山东工作,以齐鲁大学助教身份作掩护。面对险恶环境,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常常冒着危险,来往于济南、青岛等地,夜以继日地工作,传达党中央的指示,宣传鼓舞群众,揭露敌人的罪行,组织对敌斗争,很快恢复、重建和发展了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重新组成中共山东省委,并担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1929年7月,他按党中央的指示,和青岛市委的同志一起,领导和发动了持续了40多天的青岛大康、隆兴和富士等七大纱厂的总同盟大罢工,给反动当局和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英勇就义

1929年8月6日,刘谦初经青岛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不幸被捕入狱。在国民党济南警备司令部监狱里,敌人用尽了各种威逼利诱的办法,对他施以坐铁笼、上压杠、灌辣椒水等种种酷刑,打得他血肉模糊、遍体鳞伤,但丝毫动摇不了他的意志。就义前夕,刘谦初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望你不要为我悲伤,希你紧记住我的话,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好好爱护母亲(指党)!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

1931年4月5日,刘谦初戴着沉重的镣铐,高唱着《国际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4岁。

个人事迹

燕大的高才生

青少年时代的刘谦初,先后在家乡的私塾、平度知务中学、平度师范学校读书。他喜读历史上治国明君和改革家的论著,喜读岳飞、文天祥等人的爱国诗词,而且喜欢写诗词。如袁世凯称帝时,他曾仿照岳飞的《满江红》,填写一首讨袁词:“心潮起伏,莽原上,玉龙翻飞。举目望,放喉高歌,情怀激越。千年帝制已归去,四亿神州向共和。须警觉,有人开倒车,蹈覆辙。袁世凯,复帝制,新青年,举干戈,跨骏马直捣袁氏巢穴。壮志饥餐国贼肉,笑谈渴饮袁凶血,待到国体重光日,奏凯歌。"在同学中广为传诵。

1918年至1920年,刘谦初在齐鲁大学预科班学习。毕业后,因家境不好,不能继续深造,便到黄县崇实中学任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基督教上海圣教书报公会以《我的二十世纪宗教观》为题举办的征文活动,他的文章被评为第一名,因此被保送到燕京大学学习。在燕大,他接受并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并发起成立了《燕大周刊》,组织撰写了《中国国民性的观察》、《武力不能统一今日的中国》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章,把周刊办得红红火火,才华横溢的刘谦初被称为燕大才子,在同学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任教及任命

燕大毕业后,刘谦初先后在镇江润州中学、岭南大学任教。其间,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 ABC》、《新社会观》、《向导》等革命书刊,创办了《木瓜》、《流萤》、《倾益周刊》等刊物,热切地向往革命。1926年12月15日,他终于来到革命中心武昌,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被任命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为军部起草各种宣言、告民众书、宣传大纲等,在宣传北伐军的宗旨、主张、纪律、作战方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受器重。

演讲赢得了一颗芳心

1927年2月的一天,刘谦初被邀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作一场关于政治形势的演讲,他从苏联的十月革命讲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贺胜桥、汀泗桥战役的胜利讲到北伐战争的伟大意义。可谓口若悬河、辩才滔滔。坐在台下的一位姑娘,被这位气度非凡的年轻军官深深吸引。她就是时任中共京山县委副书记、24岁的张文秋。她这次是专程到武汉购买枪支的,抽空来校内看望恽代英,碰巧听到刘谦初的演讲。

听完演讲,张文秋来到恽代英的住处。令她吃惊的是,那位演讲者也在。恽代英介绍他们认识,并从食堂打来饭菜,留二人共进午餐。刘谦初也被眼前这位端庄秀丽、英姿飒爽的姑娘吸引住了。之后,他们像久别的朋友一样交谈,相约一起去听演讲,结伴前往参加“二七”大罢工四周年纪念碑的落成典礼。恽代英见他们彼此有意,就鼓励刘谦初:“人生三十而立,你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可谓俯仰无愧事业,该关心一下婚姻大事了。”刘谦初接受了好友的建议,用书信向心仪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盖自晤芳颜,神魂迷离,举止动定,往往若有所失,虽一饮一食之间,亦恍若倩影在我眼中。每一成寐,则魂梦萦绕于左右。”张文秋含羞应允。不久,他们在武昌汉阳门大街致和里12号刘谦初的表姐家,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人物故事

毛泽东和刘谦初 曾和他对亲家

1927年4月4日,毛泽东主持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刘谦初、张文秋亲耳聆听了毛泽东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感觉获益匪浅。

刘谦初陪妻子到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的住处拜访。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热情招待了他们,尤其是5岁的毛岸英和3岁的毛岸青,学着妈妈的样子举着小手抓红枣、花生去送给客人,结果撒到地上,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当毛泽东听说两人新婚不久,幽默地说:“我有几个儿子,我祝你们早生几个姑娘,我们好对亲家呀!”

张文秋详细汇报了京山县农民运动的情况,毛泽东认真听取后给予充分肯定,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性意见,还纵论了中国革命和世界的局势。毛泽东的真知灼见,使二人顿觉眼前亮堂,思绪开阔,由衷感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927年4月29日,刘谦初接到紧急命令随军北伐,张文秋留在故乡继续战斗。他们这一别就是两年。其间,刘谦初先后调上海、福建等地从事党组织的恢复整顿和发展工作,曾担任福建省委书记、常委。1929年4月,调任山东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张文秋也转战南北,曾领导了河南驻马店的秋收暴动,曾在豫鄂边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坚持游击战,曾担任湖北省委秘书处和上海沪西区委负责人。

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1929年春,张文秋也调任山东省委任妇女部长(常委),化名陈孟君。

牺牲前给女儿起名刘思齐

初次踏上丈夫的故土,张文秋感到既陌生又亲切。按事先约定,她下火车后就在站内等人来接。不一会儿,听到背后有人叫“陈孟君”。她转过身,看见一位穿着灰色羽纱大褂、头戴黑色礼帽的男子大步朝她走来。等到跟前,两人都猛地愣住了:这不是日夜思念的爱人吗!久别重逢,夫妻俩有太多的话要说,但他们最感激的还是周恩来的细心安排。在白色恐怖下,夫妻俩并肩战斗,他们深入民众指导工农运动,帮助建立基层党组织,使山东党组织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因叛徒出卖,1929年7月2日,新的省委又遭严重破坏,夫妻俩先后被捕。在狱中,刘谦初写诗鼓励妻子:“无事不必苦忧愁,应把真理细探求。只有武器握在手,可把细水变洪流。”

1930年1月,经党组织营救张文秋出狱。此时,张文秋已有7个月的身孕。临别前,她让丈夫给孩子取个名字。丈夫深情地望着她说:“无论是男是女,就叫u2018思齐u2019吧。山东古来便是齐鲁之地,英雄辈出,礼仪最盛,让我们的孩子时时记住这块地方吧。”

3月2日,女儿思齐在上海出生。4月5日,刘谦初壮烈牺牲。

女儿嫁给毛泽东的儿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长期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张文秋,受党组织派遣,携女儿来到延安。已经8岁的小思齐,长得伶俐俊秀,而且能歌善舞,经常参加一些文艺演出。有一次,她担任主角的话剧《弃儿》在中央军委礼堂上演,剧情是表现革命烈士后代流浪的故事。正在台下看演出的毛泽东,不由地想起自己的几个儿子曾流浪上海街头的情景,心里有些酸楚。小思齐惟妙惟肖的表演更令他感动。演出一结束,他就上台抱起小思齐,亲切地问:“你的爸爸、妈妈是谁?”“我是她妈妈。她的爸爸是已牺牲的山东省委书记刘谦初。”毛泽东应声望去,一眼认出了张文秋。10年后两家人再次相逢,杨开慧和刘谦初都已经牺牲。他们百感交加,眼含热泪,紧紧握手。毛泽东非常喜欢小思齐,当场认她做干女儿。

1948年初,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归国。在陕北中共中央驻地,毛岸英和刘思齐相识相恋了。毛泽东和张文秋听说后都非常高兴。毛泽东对张文秋说:“思齐是我的干女儿,我很喜欢她。我赞成他们现在订婚,将来结婚。”

1949年10月15日,毛主席才摆国庆宴,又主女儿婚:在中南海的丰泽园,毛岸英和刘思齐举行了新婚典礼。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谢觉哉等领导同志携夫人前来祝贺。

上一篇:梅丽(动漫人物)

下一篇:欧内斯廷·傅